
02 利益博弈:人道关切与地缘算计的交织
欧洲力推停火倡议,核心动机是遏制人道灾难升级与维护地区安全稳定。2014 年克里米亚危机以来的地缘格局演变,让欧洲深知对冲突的纵容将引发连锁安全风险。从援助力度看,德国 2024 年对乌援助占 GDP 比重达 1.2%,法国军工企业产能接近饱和,这些付出既是对自由价值的捍卫,更是对自身安全环境的维护 --2025 年仍有 500 万乌克兰人面临粮食危机,冬季断电缺暖的民生困境正持续加剧。
对乌克兰而言,停火提议是 "尊严与生存的平衡术"。当前乌军前线士兵补给缺口达 23%,重型装备损失率超 30%,特朗普政府对援乌的态度摇摆及欧盟内部的分歧,让乌方抗侵略压力陡增。泽连斯基政府试图通过停火提议打破僵局,借助国际压力迫使俄方回到谈判桌,其 "既要停火又不割地" 的诉求,无疑增加了协商的难度。
俄罗斯的战略算计则聚焦于长期地缘利益。俄方将北约东扩视为 "安全威胁",却忽视乌克兰作为主权国家的安全自决权。对俄方而言,承认现有领土现状是停火的前提,这意味着要乌克兰接受部分领土被占领的事实 -- 而这些领土的合法性早已被联合国宪章确认。俄方所谓 "建立长期可持续和平",实则是要求乌克兰放弃部分主权,这显然超出一个独立国家的接受底线。
03 根源症结:主权原则与安全诉求的认知鸿沟
俄乌冲突的核心分歧,在于对 "和平框架" 的认知差异。俄罗斯提出的 "和平方案" 包含三项关键要求:乌克兰宪法明确中立地位、放弃加入北约、承认顿巴斯等地区的领土现状,本质上是剥夺乌方的安全自决权与领土完整权,其宣称的 "去纳粹化" 借口,也多次被联合国人权机构驳斥为宣传工具。
乌克兰及西方的和平主张则始终以 "领土完整" 为核心。欧乌联合提案中支持乌克兰加入欧盟,是对其主权选择的尊重;暂时回避北约东扩问题,更是乌方为促成停火作出的妥协。民调显示,52% 的乌克兰民众支持通过谈判结束战争,其中过半数人坚持不放弃领土主权,这种对正义的坚守远超政治算计。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国际安全架构的认知差异:俄罗斯主张的 "平等安全",本质上是要求他国牺牲主权换取自身安全;而西方倡导的 "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核心是维护各国主权平等。这种认知鸿沟导致双方无法在同一框架下对话 -- 俄方将冲突根源归咎于北约东扩,西方则认为俄罗斯的扩张野心才是核心,正义与利益的对立让根源性问题难以破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