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背后外贸行业的真实现状 那些跨国企业现状如何了?(3)

2025-04-11 09:18  头条

因此,在海外注册公司和搬迁工厂,建一个海外总部然后称自己不是中国公司的手段,如今已经行不通了。更何况,搬迁往往意味着新的投资,但投资需要看回报,在资本热度高的时候号召投资也许能得到更多回应,而在当下的环境中,不管是市场还是工厂背后的资本和老板,都很难说服自己继续相信这种"套壳"的价值。

也有媒体报道显示,此前主张向越南等地迁移供应链的部分外贸企业,目前其计划已经接近于停滞。无论是新产生的全球关税,还是基于企业发展的真实需求,实际上都不太能支持这种已经接近过时的关税应对方式。

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们的忧虑正在转化为新的需求:到底该怎么处理这种局面?怎么处理海外的业务问题?

叶冬艳、欧阳辉在其文章中提到:"在美国全面加征关税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出海策略应逐步从单一的规避美国关税模式向'跟着客户走'即维护既有客户和'朝着市场走'即开拓新的市场而演变。这两种模式曾被日本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广泛应用。"

总结而言,就是跟随客户,开拓新兴市场,让业务回归业务,而非一心寻找模糊身份的方法。对于前述有上市需求的类似企业,或许回归中国企业的身份,让总部扎根中国供应链,并在香港等近场资本市场寻求上市,才是当下最合理也最安全的做法。

总之,出海原本就意味着要挑战一系列风险。关税战加码其实更是一个契机,它证明了外力随时都可能让出海企业陷入泥潭,只有守住自己的中国根基,扎实走好全球化的每一步,才能在面对这种突发情况时储备更多的余力。海外并不是避风港,真正的避风港,永远是企业诞生的那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