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固体燃料的"东风-61"和"东风-31BJ","东风-5C"明确说明是采用液体燃料发动机,而且分成三级运输的模式也证明它不具备机动运输能力,只适合固定式的地下发射井发射。但液体燃料导弹最大的优势在于有效载荷大,同等体积下,液体燃料导弹可以携带更多燃料、更重的弹头或更多的分导核弹头。何况不需要考虑公路机动的重量限制,"东风-5C"的体积明显比"东风-61"大了一圈,这就给与了它在射程和有效载荷方面方面的巨大优势。
官方解说词里明确提到,东风-5C的两大特点是"打击范围覆盖全球""全时戒备"。其中"全时戒备",意味着它完全解决了液体燃料导弹加注后长时间待命战备值班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液体燃料导弹反应速度慢的问题。
而另一个特点是"打击范围覆盖全球",考虑到地球4万公里的周长以及中国陆地疆域东西距离超过5000公里(东风-5C的实际部署范围不可能跨越太大),意味着其射程大致需要达到2万公里级别,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
要知道,2万公里的射程将刷新全球洲际导弹的纪录--此前的最远距离是俄罗斯的萨尔玛特重型洲际导弹,对了,它也是液体燃料火箭。
之前美国和苏联/俄罗斯没有研制如此远射程的洲际导弹,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能力"打击全球任何地点",而是美俄的优越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们的陆基洲际导弹通过北极航线,不需要如此远射程的洲际导弹就足以胜任"相互摧毁对方"。而中国的地理位置存在先天劣势,从中国大陆起飞的陆基洲际导弹想要打击美国全境,就必须克服这个问题。
美国GBI拦截弹主要针对北极方向的威胁
但话又说回来,"东风-5C"超远的射程带来了额外的优势:美国陆基中段拦截系统主要针对的是北极方向来袭的中俄洲际导弹,集中部署在阿拉斯加格里利堡,在加州范登堡基地的少量GBI拦截弹,针对的是朝鲜从西太平洋方向发射的洲际导弹。然而"东风-5C"的超远射程意味着它可以从南半球绕过美国反导系统的防御,直接威胁美国本土--如果美国想要打造针对南半球方向的洲际导弹拦截系统,需要重新部署远程导弹预警雷达和中段拦截系统,耗费的资金堪称天价,以当前美国拉胯的军工体系,中短期内根本看不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