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洛伊齐奥·梅尔卡丹特:特朗普灵魂深处,显然没有这样的光芒

2025-05-06 14:30  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阿洛伊齐奥·梅尔卡丹特】

美国的"大加税日"--"解放日"刚过,大都会人寿投资管理公司首席市场策略师德鲁·马图斯坦言:"我不知道能给客户提供什么建议","我们正行驶在一条没有车灯的黑暗道路上"。

这种迷茫情绪正在普遍地蔓延,而这并不奇怪。特朗普的所作所为在历史上没有先例可循,相似的案例只在大萧条时期发生过。当时的美国为了保护国内市场、保住就业,出台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结果却适得其反:不仅加剧了美国国内的经济衰退,推高了失业率,并且因为引发连锁报复导致全球贸易萎缩70%。

除了迷茫,更致命的是政策的不可预测性对投资和商业活动造成的伤害。特朗普政府围绕关税问题反复无常的立场,使得任何对未来的准确预判都变得不可能。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情况绝不会向好发展。

即便在最乐观(或者说天真)的设想下,"关税战"仅局限在中美双边较量,前景依然十分黯淡--毕竟这是全球前两大经济体的对决。美国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6%,中国按美元计算占19%,两国合计近半壁江山。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商品生产国,美国是最大消费国,国际经济不可能在这种量级的冲突中独善其身。特朗普加税后,中国对关键矿物和磁铁的出口管制已威胁到多国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半导体甚至军工产业的核心供应链。  

尽管与中国的竞争的确是美国在地缘政治与经济战略上的核心关切,但特朗普掀起的风暴不太可能止步于中美双边冲突。必须看清特朗普狂热行为与非理性手段背后的深层逻辑:各国对加税的初步反应已暴露出比双边贸易赤字更严峻的问题。  

在这套简单粗暴且漏洞百出的"加税"计算背后,是特朗普对美国在新世界秩序中地位的深切焦虑。当美国对霸权的维护日益力不从心,打破正在式微的国际政治秩序与经济运行机制,或许具有某种值得商榷的战略价值--尤其面对美国债务攀升与中国在技术自主和金融主权领域的崛起。  

白宫贸易高级顾问彼得·纳瓦罗宣称,加税将解决美国公共账户高赤字造成的"国家紧急状态"。目前美国国债达GDP的120%(约36万亿美元),美国上次财政盈余出现在2001年,贸易盈余更要追溯到1975年。军费开支与债务利息(预计2025年9520亿美元,2026年突破1万亿)吞噬了大部分预算,医保、社保等强制性支出同样沉重。

在此背景下,马斯克"政府效率部"削减1万亿美元联邦支出而不触动上述项目的计划,显得尤为乌托邦。迄今实施的公务员裁员、资产抛售和合同取消等措施,其真实成效存疑,独立分析师更指出其计算方法存在重大缺陷。

特朗普的加税还有一项隐形目标:将大规模财政调整的成本转嫁给别国企业和消费者。与此同时,中国正系统性加速金融脱钩:2024年12月连续第九个月减持美债,外汇储备降至7590亿美元(远低于2011-2013年1.3万亿的峰值),并通过激进增持黄金(2025年1月达2284.55吨)完善多元化战略。近期抛售逾500亿美元美债的操作更引发连锁反应:推高全球利率,打压风险资产,加剧美国政府和企业的融资成本。  

中国正引领全球去美元化进程,直接威胁着日渐脆弱却仍支撑美国赤字与债务的美元霸权体系。可以预见的是,美国经济的"安全绳"正在腐蚀断裂,这可能导致其政治、经济、金融霸权出现不可逆转的崩塌。

特朗普第二任期对这个重大战略挑战的草率应对,不仅削弱了美国经济政策的稳定性与可预测性,更可能动摇其地缘政治权力的根基--美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和全球贸易首选媒介的地位。虽然人民币在全球金融交易中占比(2024年12月3.75%)仍远逊于美元(同期49%),但在区域和双边交易中,美元被人民币及其他货币替代的趋势已清晰可见。美国将美元武器化,制裁俄罗斯、委内瑞拉、伊朗等国的行为,正加速这一进程。

显然,仅仅用考量货物贸易的简化分析解决经常项目赤字问题是注定要失败的。所谓"对等关税"实则是无差别打击的随机制裁,其直接效果是大幅增加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可能诱发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尽管特朗普声称将刺激对美投资,但在其制造的市场动荡中,这种预期显得一厢情愿。不可预测的政策与粗糙的经济算计,往往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

需要强调的是,减少赤字与重振制造业本身并不是非理性的选择。问题在于美国目前没有参与制定多边贸易规则的长期战略,同时也无视谈判与维护全球价值链的必要性--没有人能靠临时性过度保护一夜重建工业体系。我们将看到的是供应链中断、物资短缺和通胀压力--因为物流等基础设施根本未作准备,整个过程充满了草率与矛盾。

这需要精心设计的产业政策,就像卢拉第三次执政期间巴西尝试的那样:在约定的多边规则内构建长期的国家与区域价值链。同样,中国能成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和世界工厂,也绝非依靠粗劣的保护主义或特朗普所谓的"占美国便宜"。中国的崛起源于拒绝遵循美国强加给世界(某种程度上也包括自己)的新自由主义范式,选择了一条以国家作用为核心的发展道路。

事实上,中国通过复杂精密的经济、政治与科技战略实现经济腾飞,而非恫吓威胁。早在2005年,中国就将自主创新提升至与"改革开放"并重的国家战略高度,确立到2050年成为全球科技领导者的目标。此后二十年,中国不仅巩固了既有价值链地位,更实现产业基础质的飞跃--显著提升生产复杂度,在新能源、航空航天、微电子等战略领域建立优势。当前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专利与论文数量全球第一)与生成式AI研发(与美国并驾齐驱)的领先地位,挑战了"技术优势不可逆转"的传统认知,预示全球竞争将更动态难测。 

这令美国及其科技巨头深感恐惧。去美元化与未来关键技术领先地位的丧失,可能弱化美国经济,甚至对其国防工业与军事霸权产生灾难性影响。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特朗普用草率有害的措施应对地缘经济政治剧变的根本错误,而在于地缘政治的本质--他打碎了难以修复的"珍贵花瓶"。  

特朗普的狂野单边主义彻底摧毁了旧有的"基于规则的世界秩序",试图用武力威胁建立"霍布斯式"新秩序,重现苏联解体到本世纪头十年间美国单极霸权的盛景。换言之,他的鲁莽行为不仅破坏了经济可预测性,更瓦解了对最低限度功能性世界秩序的政治信任。现在,各国只能自谋生路。  

正如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分析形势剧变时所言:"我们熟悉的世界已不复存在。"他在《周日电讯报》撰文称,英国准备动用积极的产业政策保护国家利益,"随时用产业政策为商界遮风挡雨"。这场"风暴"主要冲击的,恐怕还是全球南方与脆弱国家。 

4月5日,英国首相斯塔默在《周日电讯报》上发文,"我们熟悉的世界已经不复存在,贸易战中没有赢家"网络截图

特朗普要求的"对等"关税将强弱不等者同等对待,实质上扼杀了多边贸易规则保障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当世界最强国对莱索托这样的赤贫国征收50%关税时(该国已经因为美国新政府削减外援深受其害),"对等"的荒谬性暴露无遗。而他将争端"双边化"的做法,实则是以力量悬殊下的单方面强加取代真正谈判(巴拿马案例即是明证)。  

西奥多·罗斯福有句名言:"温言在口,大棒在手,故而致远。"特朗普抛弃了柔声细语与软实力,挥舞着经济、政治、军事威胁的大棒咆哮。这是赤裸裸帝国的回归,完全依赖无耻的武力炫耀。甚至威胁入侵他国领土的殖民主义幽灵再现,仿佛让我们退回十九世纪。  

这条路注定走不远。

最后仍有一个根本问题:当世界头号强国可能迅速滑向专制时,全球民主政体如何通过这场"压力测试"?无人知晓答案。  

我们行驶在没有车灯的黑暗道路上,终点可能是经济、政治与文明的深渊。救赎或许在于国际社会的伟大协奏--照亮另一条通往全球均衡、气候稳定、国际合作、永久和平的道路,建立基于"国家间关系非零和博弈"认知的公正新秩序。  

正如中国古语所云:"心若有光,人必有美;人若有美,家必有和;家若有和,国必有安;国若有安,世界必有大同。"以恐吓移民、威胁他国为能的特朗普,灵魂深处显然没有这样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