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建议改成 "录取你为 xx 专业学生",确实清爽不少。
第二句的 "准时" 更有意思。"准时" 这词自带 "精确到分" 的气场,比如 "八点准时开会";但 "八月十八日" 是一整天,用 "按时" 就宽松得多,像 "请按时到校",既留了余地又不失礼貌。
这种差别,就像给人指路时说 "准时到路口" 和 "按时到路口"-- 前者让人紧张,后者更显周到。
不过也有人觉得这是 "鸡蛋里挑骨头"。
日常说话谁没说过 "我明天准时去你家"?大家不也听得懂?但别忘了,这可是北大的录取通知书,是要被裱起来、被反复品读的文本,就像老字号的招牌,字里行间都得透着讲究。
公共文本的语言,该严还是该活?
这事让人想起个有趣的对比:家里妈妈说 "你准时明天来吃饭",没人会较真;但政府公告里写 "请市民准时于本周内登记",估计就得被吐槽。这里的关键,是文本的 "身份" 决定了语言的 "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