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种想法是美好的,事实却是残酷的,一开始的乌军的确取得了不错的战果,但这种战果是建立在突然袭击以及俄方准备不充足的情况下;因此这时候的西方媒体对于这次乌军"库尔斯克大捷"显得很谨慎,并没有铺天盖地的报道,而是想要看看事情的后续发展再做决定。
事实上,西方国家对泽连斯基策划的这次库尔斯克大反攻并不看好,就算获得了成功也只能算是一次"政治作秀" ,对乌军带来不了太大的损失,也并不能解决前线乌军的困境。
而现在的结果也证明,这些西方国家的看法并没有出错,库尔斯克大反攻不仅没能给乌克兰带来半点好处,反而是让乌军陷入了更大的劣势中;特别是为了对库尔斯克发起进攻从前线战场上抽调的大量兵力,这让顿巴斯地区的乌军被俄军打的节节败退,接连丢失多座战略城镇。
有媒体认为,在西方国家 对乌克兰进行了如此多的军援之后,乌军依旧节节败退,责任并不在北约以及欧盟身上,而是在乌克兰自己身上,因为乌克兰虽然用的是北约武器,但战术用的苏联式的战术。
北约战术是联合兵种作战,即通过互联网、星链以及通信系统,将空军、陆军在内的炮兵和装甲力量连成一个整体,从而对俄军发起精准打击。
然而乌克兰的苏联式战术就不同,苏联式战术讲究的是火力和数量,因此原本要进行精准打击的北约武器到了乌军手中就变成了覆盖式打击。对付一辆俄军装甲车,乌军直接发射5-6枚NLAM反坦克导弹,摧毁了目标还好,起码用5枚导弹换了一辆装甲车,如果说没摧毁目标的话就等于白白浪费了5枚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