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调查结果出炉,杜特尔特被捕真相公之于众,情况对马科斯非常不利,甚至可能会动摇他的执政。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马科斯选择给美国递交"投名状",试图想用这种方式保住自己的总统位置。然而,事态已经超过了美国的掌控范围,中方的反击也展开了。
距离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被捕,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月时间。就在这个时候,菲律宾参议院的调查结果,根据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的亲姐姐、菲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伊梅·马科斯公开的内容,根本没有所谓的通缉令,而且老杜在抓捕过程中遭受了人身侵犯。换而言之,杜特尔特被捕一事,就是马科斯"以权谋私",动用国家机器实施的"政治打压",这显然是非法的。而且,马科斯抓捕老杜后,将其送到海牙的国际刑事法庭(ICC)的做法,已经涉嫌"绑架罪",如果他因此获刑,总统职务也将不保。
但需要指出的是,菲律宾围绕杜特尔特被捕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根源还是大国博弈。杜特尔特能在2016年成为菲律宾总统,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美国在2016年的南海对峙中狼狈撤离,使得菲律宾"亲美"的阿基诺二世当局失去了最大倚仗。后续,美国因为不敢在亚太地区刺激中国,在整体战略上采取了"防守"姿态,这也给老杜这个"务实对华派"更多的空间。但特朗普上台后,单方面发动对华贸易战,中美博弈逐渐进入白热化,杜特尔特也面临来自美国的压力。因此在2022年,即便自己的支持率很高,杜特尔特依然没有让女儿莎拉竞选总统,而是选择支持马科斯。
现在,特朗普刚上台,马科斯就出手抓捕老杜,很难说背后没有美国的支持。尤其是美国防长赫格塞思访问菲律宾,选在了3月28日,这一天正是杜特尔特80岁生日。老杜的家人和盟友计划在这一天,发起一系列游行和集会,尽可能制造舆论浪潮。美国防长此时访菲,显然是力挺马科斯。而且,赫格塞思还没到马尼拉,马科斯当局就迫不及待递交"投名状",声称要在南海"强化存在感"。显然,马科斯心甘情愿成为美国的"遏华工具",换取华盛顿当局对他的全力支持。从这些情况看,老杜被捕一事,有可能就是美国给马科斯的一个"好处"。
但即便得到美国的支持,也不能让马科斯"高枕无忧"。一方面,马科斯抓捕老杜的做法,已经让他失去了民意基础,更让菲律宾国内的各大政治家族心生警惕。现在,菲律宾参议院坐实了马科斯的"非法"行为。可以预见,菲律宾接下来会有一场"惊涛骇浪"。甚至有菲媒已经猜测,国内是否会有"政变"发生。
另一方面,在南海,美国的存在感也逐渐稀薄。在2024年,虽然美国军机活动次数超过1000架次,但出动的大部分是侦察机。航母在南海有8次活动,但已经不敢通过北方的巴士海峡,而是改走苏禄海。对中国强化南海部署,派军舰环绕澳大利亚航行等行动,美国也没有什么表态,疲软之态很明显了。在这种情况下,马科斯还给美国递交"投名状",显然不是明智的选择。接下来,菲律宾局势将走向何方,我们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