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9月24日,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在联合国大会上表示,伊朗准备与世界大国合作,结束与西方的核僵局。他说:"我们准备与2015年伊核协议的参与者进行接触,如果协议中的承诺得到全面、真诚的执行,就可以就其他问题展开对话。"
此前就有分析认为,作为改革派总统,佩泽希齐扬相比于莱希总统对西方更加友善。又恰逢黎以战争正在升级期间,佩泽希齐扬此番表态,是否会改变战争局势,又是出于何种考量?
对此,观察者网连线了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孙德刚教授,对于此次伊朗软化表态以及其可能的影响进行分析。
【文/观察者网 唐晓甫】
观察者网:此次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在联合国大会上的表态,是否意味着是否出自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授意?这样的表态是否可以被视作迫于国内经济和民意压力,不得不做出的权宜之计?
孙德刚:伊朗是一个伊斯兰共和国,从程序上讲佩泽希齐扬在联合国大会的表态,应该得到了最高领袖梅内伊的支持,代表了最高领袖的看法。伊朗此次软化了态度,我觉得有四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当前伊朗最大、最直接的威胁,首先还是国内经济民生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就业问题。2018年,美国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核协议之后,加大了对伊朗的制裁,其中包括了将伊朗驱逐出swift交易系统。在美国加大制裁后,伊朗的经济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所以现在佩泽希齐扬将改善民生、改善就业方面作为重中之重。
第二个原因是在长期的斗争过程中,伊朗及其抵抗之弧面对美国、以色列的定点清除和打击时都处于弱势地位,无论是苏莱曼尼以及其他革命卫队高官被刺杀,还是核科学家例如法赫里扎德在德黑兰被杀都证明了这一点。在暗杀与反暗杀的斗争中,拥有高科技优势的以色列和美国都处于强势和顶端。这迫使伊朗改变斗争策略,将以往针尖对麦芒、以暴制暴的斗争策略转变为持久战和消耗战,不急于打败以色列。
第三个原因是,阿拉伯国家在10月7日后虽然在外交上总体支持巴勒斯坦,但是为避免引火烧身,只有伊朗所领导的抵抗阵线实质上支持了巴勒斯坦人民抗争,特别是真主党和也门胡塞武装持续为哈马斯提供了支持。这无疑与伊朗期待的不同,并没有出现伊斯兰世界和全球南方国家联合对以色列发动经济制裁和军事打击的情况。
阿拉伯国家的谨慎观望态度本身就说明,虽然在巴以问题上,他们支持巴勒斯坦,但是他们对伊朗更加警惕。由于阿拉伯国家的观望甚至是中立的策略,让伊朗意识到需要调整策略,避免成为矛盾的焦点。
第四个原因是,美国、以色列和沙特长期以来关系的微妙变化。美国长期以来,一直在推动美国、以色列、和以沙特为代表的温和阿拉伯国家形成反伊朗统一战线。如果此时伊朗的政策不软化,不去争取美国,那么美国、以色列和以沙特为代表的温和阿拉伯国家,很可能会形成一个反伊朗统一战线。所以佩泽希齐扬想抓住相关国家还没有签订正式国防协定的时机,抢先和美国改善关系,避免反伊朗统一战线的出现。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联合国网站
观察者网:您预计,如果伊朗对西方态度软化,会在哪些议题上开始?这时候态度软化,对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处境会带来什么影响?
孙德刚:我觉得软化会首先从伊朗核协议开始。伊核协议在2015年签订,随后美国在2018年退出了伊核协议。然后我们就看到伊朗也采取了一些突破核协议的措施,包括将铀的浓缩丰度提升60%,这意味着伊朗可以随时把铀-235的丰度提升到武器级。
所以在美国退出后,伊朗作为回应也部分的突破了核协议。
佩泽希齐扬此次讲话再次表示伊朗无意发展核武器,是再一次向西方发出信号:伊朗在核问题包括铀-235丰度、铀的储量等各个方面都可以谈。只要美国愿意,伊朗随时愿意在核问题上回到伊核协议中。
伊核协议只有10年有效期,明年即将到期。伊朗也想抓住这个机会和西方重谈升级版伊核协议,以换取美国的信任、取消部分制裁、改善伊朗国内经济。
第二,在讲话中伊朗表示愿意做地区和平的维护者,这一表态可以理解为伊朗当前直接攻击以色列本土的可能性不大。7月31日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在伊朗的首都德黑兰遇刺身亡后,伊朗做好了对以色列本土发动攻击的准备。但从这次表态来看,伊朗的报复会进一步延后,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再挑起一场地区冲突,让美国、以色列和西方把矛头都指向伊朗。
整体来看,伊朗未来很可能采取一种隐忍的政策。他们希望通过放弃攻击以色列本土,让全世界关注以色列制造的从加沙到黎巴嫩的人道主义危机。甚至通过宣传也门胡塞武装遭到以色列的袭击,让国际社会持续把目光转到以色列,表明以色列才是麻烦的制造者,衬托出伊朗才是爱好和平的国家。
观察者网:此前以色列一直表示,伊核协议没有对伊朗的导弹生产能力进行限制,所以在伊核问题上,双方会怎么谈判,还会建立互信吗?
孙德刚:美国和以色列一直有一派观点认为,伊核协议是美国人上了伊朗的当,因为2015年伊核协议文本仅仅围绕伊朗核能力本身而没有限制伊朗发展弹道导弹等能力,这其实对伊朗有利。所以2018年特朗普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以此为由退出了伊核协议。在接下来的谈判中,美国和伊朗双方有可能就会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谈判,但现在谈判的具体情况我们并不知道。
其实从今年4月份开始,美国和伊朗就在阿曼开启了秘密接触。我认为谈判可能包含很多方面,包括红海危机管控、伊核协议、与阿拉伯世界关系、弹道导弹以及伊朗的地区政策。如果成功,可能会是一个一揽子协议。
观察者网:现在我们处在一个很微妙的时间点,黎以冲突正在上升,巴以局势未见好转,伊朗自身面临的外部外交压力也很大。回顾历史我们看到在2015年伊核协议签署前后,也是伊朗在叙利亚、伊拉克等地对外干涉强度最高的时期。这是否意味伊朗即便态度软化也不会降低其对外干涉强度?
孙德刚:现在我们并没有看到伊朗对以色列政策发生根本性改变。反以是伊朗革命、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神权体制的基石之一。他们只是在斗争策略上有所改变,在政策上做减法。
伊朗在中东有三个敌人:第一个是美国及其西方盟友,第二个是以色列,第三个是所谓的温和阿拉伯国家特别是沙特。2023年,在我们的调解下,沙特和伊朗和解成功,这其实是伊朗做了一个减法,减少了它的敌人,减少了和亲美西方的阿拉伯国家的冲突。
现在伊朗还想做第二个事情,就是在敌人名录中减掉美国,伊朗不希望在地区博弈尤其是对以色列的军事博弈中和美国持续对立,因为美国人肯定会站在以色列一边。所以它需要给美国做姿态缓和、管控相关分歧。
但是在以色列方面,伊朗的态度和战略没有变化。无论是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还是总统佩泽希齐扬,都反对以色列在地区谋求霸权主义、制造人道主义危机,反对以色列非法占领巴勒斯坦人的土地、打击黎巴嫩真主党和也门胡塞武装。
只不过现在伊朗在战术上有所变化,伊朗现在的战术是:第一,希望利用以色列是小国持久力差的特点,走持久战、消耗战路线。通过让以色列忙于应付各条战线,用时间来换取胜利:第二,希望联合全球南方国家、伊斯兰世界和金砖国家,在国际上用政治和外交的手段给以色列施压,使以色列在国际上处于一种被孤立的地位。
所以即使伊朗和美国关系软化,也不代表伊朗会减少对代理人的支持。伊朗可能会采取一种更加迂回、长线的打击方式,但整体上不会减轻对以色列的打击。即使美国和伊朗在包括围绕核问题等方面关系改善了,伊朗支持代理人的力度也不会减弱,仍然会支持代理人。
以色列和伊朗互为地区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其矛盾结构性矛盾并没有变化,只要这个矛盾不解决,伊朗对代理人的支持也不会停止。
2024年9月27日,黎巴嫩南部村庄Shebaa进行了夜间空袭视觉中国
观察者网:11月将迎来美国总统大选,中东局势无疑将成为大选最重要的外交议题,对于以色列的支持也是影响美国国内选民尤其是左翼选民投票意愿的关键议题之一。在这个关头,伊朗新政府释放出和谈的信号,是否也是想借此机会赢得谈判筹码?美国拜登-哈里斯政府是否真的有意愿不顾以色列反对和伊朗开启谈判?
孙德刚:今年美国大选,中东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特朗普多次强调伊朗正在向美国渗透,为哈里斯民主党进行助选,甚至宣传伊朗在刻意为共和党制造舆论压力。而从伊朗的角度来讲,民主共和两党在支持以色列这一问题上,本质是没有差异性的,但是两党在对待伊朗的政策上有很大差别。
特朗普执政期间,伊朗的政策更加具有不确定性,因为总体上,特朗普作为一个共和党总统对以色列的支持是无上限的。所以如果特朗普上台,美国对伊朗的政策可能会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不排除美国在以色列的教唆下,对伊朗的核设施采取打击。所以伊朗无疑更希望看到民主党哈里斯能当选。这样即使美国和伊朗的关系很紧张,但是其关系发展也可以预期的。
当然伊朗现在也不敢随便评价或者介入美国大选,以防被共和党特朗普加以利用。所以我们看到美国和伊朗在阿曼以秘密方式接触,很可能就是美国政府希望伊朗能够约束它的代理人,特别是也门胡塞武装不要再拦截红海沿线商船。作为交换,伊朗也希望美国的民主党政府能够逐步减少对伊朗的制裁。
综上,伊朗最高领袖梅内伊和总统佩泽希齐扬看法一致,都希望看到民主党温和理性的力量能够重新执政。同样的,拜登和哈里斯都关注大国竞争,将与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竞争作为第一要务,不想在中东牵扯太多精力。应该说,美伊均默契地避免地区局势升级至双方直接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