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印巴若开战,中国将依据中巴防御协定出兵?真相并非如此

2025-05-01 08:39  头条

最近,印巴局势愈发紧张,双方纷纷往边境地区调派大量兵力,气氛剑拔弩张。特别是在印度拒绝中俄对克什米尔袭击事件进行彻查后,巴基斯坦方面透露掌握可靠情报,印度可能在 36 小时内发动军事行动。在这样的紧张局势下,巴基斯坦在综合国力和军事力量上明显弱于印度,压力巨大。此时,一则消息在国内网络上不胫而走,声称一旦印巴开战,中国将依据《中巴防御协定》出兵相助。

一些自媒体博主说得有板有眼,还引用所谓 "中巴防御协定" 条款,称缔约一方遭受攻击进入战争状态时,另一方要全力提供军事或其他援助。按照他们的说法,印度军事力量虽强于巴基斯坦,但中国远超印度,所以巴基斯坦不必担忧,甚至有网友开始想象中国再次 "教训" 印度的场景。毕竟这些年印度在国际事务中表现高调,让不少人心中不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经过查阅大量资料后发现,中巴之间根本不存在所谓的 "防御协定"。那些博主引用的内容,其实是《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 "集体防御条款"。在俄乌冲突期间,该条款频繁被提及,乌克兰一心想加入北约,也是看中这一条款。

回顾中巴关系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巴之间交流较少。1955 年万隆会议上,两国领导人首次会面,都认为应当加强合作。但随后几年,巴基斯坦因追随西方阵营,在恢复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台湾和西藏等问题上的立场,导致两国关系陷入低谷。直到 1962 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1963 年中巴正式签署边界协定,关系迎来转折点。1967 年印巴第二次全面战争,美国抛弃巴基斯坦,中国在外交、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多方面给予巴方支持,不过当时并未出兵,战后也未签署类似 "自动互防" 的协定。到 2005 年,中巴签署《中巴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其中第四条提到双方不参加损害对方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联盟或集团,第六条表示将扩大和加强军事与安全领域合作,但都没有 "自动互防" 的内容。在这一框架下,中巴开展了武器研发、联合军演等合作,"枭龙" 战机就是双方联合研发的成果。而且,中国和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签署的合作协议,同样不涉及 "自动互防",这符合我国 "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 的外交原则。

虽然中国没有与巴基斯坦签署 "自动互防" 协定,但这绝不意味着中国会对印巴局势坐视不管。巴基斯坦是中国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中巴经济走廊更是 "一带一路" 倡议的关键部分。一旦印巴爆发全面战争,中国的战略底线十分明确,那就是确保中巴经济走廊的安全与畅通。我国外长王毅与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通话时就表明,中方会密切关注局势,支持巴方反恐行动和公正调查。如果印巴只是像 2019 年那样在边境有小规模冲突,双方能自行处理,问题不大;可要是局势严重升级,威胁到中巴经济走廊安全,或者危及巴基斯坦政权稳定,中国肯定会出面调停。不过,这种调停大概率会借助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平台推动多边对话,而不是直接军事介入。

就像在俄乌冲突问题上,中国始终主张通过政治对话化解分歧。在当前中美博弈的关键时期,对中国来说,打造 "周边命运共同体",维护周边稳定至关重要。比起在网上 "快意恩仇",从长远战略角度出发,与周边国家友好相处、共同发展才是正途。巴基斯坦是中国的铁哥们,印度也是搬不走的邻居,处理好与各方关系,才能为自身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