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24岁的广州女生小林(化名)正在教室里上课,突然头痛欲裂,随后被紧急送医--脑出血。
更让人震惊的是,手术后她发现自己完全不会说英语了,而留学1年多的她原本英语非常流利,这种像电影情节一样的真实案例,到底是怎么回事?
事情发生在广州某高校,小林像往常一样在教室上课,突然感到头部剧烈疼痛,随后意识逐渐模糊,同学和老师发现不对劲后,立刻拨打了120,将她送往附近医院,经检查,医生发现她脑部左侧运动区出血,情况危急,必须立即手术。
手术做的很成功,小林也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当她醒来后,发现自己用英语交流时一片空白,甚至连简单的单词都想不起来,更奇怪的是,她的普通话和粤语却完全没受到影响,表达流畅如常。
早年间,小林有1年多的留学经历,英语水平接近母语,用于日常交流、学术写作等方面都没什么问题,虽然这种选择性失语症(selective aphasia)在临床上并不常见,但确确实实是存在的。
医生表示,大脑的语言功能分布复杂,不同语言可能存储在不同区域,损伤时就会出现"忘掉一种语言"的情况。
据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万锋解释,脑出血的位置恰好影响了语言功能区,而英语作为她后天习得的"第二语言",存储的神经路径和母语不同,因此受到了损伤。
不过,好在经过术后康复,小林的英语能力逐渐恢复,已经可以和医生对答如流了,但是这段经历让她和家人都心有余悸。
这件事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网友根据医生所说的意思将大脑比喻成电脑硬盘分区,而后天学习的英语,与先天学习的粤语、普通话,被分别储存在不同的区域,而受伤的恰恰是后天的那一块区域。
一位网友则是调侃道:难怪老一辈总是说大城市比较好,原来进化到不用学,开一刀就可以学会英语了。
还有同在广东的网友则表示:我马上要考四级了,这个手术现在预约还来得及不。
小林的遭遇真让人感到心疼,但也给了我们一个警示:大脑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脆弱,现在的年轻人经常熬夜、高压、饮食不规律,无形中都在增加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年轻不是免死金牌,大家尽量不要熬夜,健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