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签发总统令 俄陆军总司令被免职

2025-05-16 15:39  头条

万众瞩目的俄乌和谈突遭降级,泽连斯基失望离场,另一边,普京突然换将,而美方也开始抢风头。那么,这场会谈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谈判背后各方博弈的意图究竟是什么?

俄乌战争已经持续了三年多,国际社会不断呼吁停火与和平,但每一次"希望的苗头"刚冒出来,很快又被现实打回原形。

5月15日,俄乌双方原定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直接会谈再度推迟,这场被外界高度关注的会谈,最终变得戏剧性十足:泽连斯基离场,普京不出席,特朗普高调喊话却也没来。原本号称是2022年以来首次重启的"面对面谈判",到头来成了各方"姿态表演"。

据报道,俄乌谈判的筹备始于普京5月11日的提议。他呼吁双方在土耳其"无条件重启直接谈判",并称可能达成新的停火协议。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迅速回应,表示愿在土耳其"等候普京",并强调停火是和平的第一步。

然而,随着俄方公布代表团名单--由总统助理梅金斯基领衔,成员多为副部级官员--泽连斯基的不满迅速爆发。他指责俄方派出"装饰性"团队,缺乏决策权,并拒绝与普京以外的俄方代表对话。

与此同时,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虽然抵达土耳其协调,却公开唱衰谈判前景,称"只有特朗普与普京会面才能推动突破"。特朗普则在中东访问期间态度摇摆,先称"可能绕道参会",后以行程冲突为由放弃,并将责任归咎于普京的缺席:"如果我不去,他为什么要去?"

对于泽连斯基而言,土耳其之行可以说是收获了满满的失望--他原本希望借高调参会争取国际支持,但普京的缺席使其计划落空。15日晚,泽连斯基在结束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的会晤后提前离场,转赴阿尔巴尼亚参加欧洲政治共同体峰会。他在机场公开批评俄方"不尊重谈判",并强调乌方代表团将坚持要求"无条件停火30天"。

要知道,泽连斯基本身为此次谈判做足了准备--即便自己离开,乌克兰代表团仍由国防部长乌梅罗夫率领,成员包括安全局、外交部、军事情报局等12名官员,阵容规格高于俄方。然而,俄方对此反应冷淡,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直言,谈判应从"2022年中断的地方重启",暗示乌方需先撤回此前禁止谈判的决定。

而在谈判僵局的背后,俄方也是动作频频。15日,普京突然签署总统令,免去陆军总司令萨柳科夫职务,将其调任联邦安全会议副秘书。萨柳科夫曾执掌俄陆军十年,此次人事变动被视为俄军高层调整的信号。

同日,普京还批准将《2021-2025年俄联邦国防计划》延长至2027年,未来三年国防开支预计大幅提升至13.5万亿卢布。分析来看,这些举措既为应对长期冲突,也为谈判增加筹码。

美国的角色则尤为微妙,特朗普一方面宣称"停火是当务之急",另一方面又将谈判进展与"普特会"绑定,称"在我和普京见面之前,什么都不会发生",不难看出,其"抢戏"举动正让自己从调解人变为"搅局者"。

总之,这次谈判的推迟,也让外界对俄乌双方到底想不想谈,更加疑惑。表面上看,大家都在表演"有诚意",但实际操作上,谁也不想做出实质让步。比如泽连斯基仍在坚持"第一步应当是无条件停火",并且尚未把"不与普京谈判"条文从法规中移除;而俄方虽然表示"期待乌方出席",但普京也不现身;至于美国,则是最擅长在别人动手的时候动嘴。

简单来说,当前的俄乌和谈更像是一场"策略表演",双方在互相试探底线,也在观察外部态度。普京通过换将与延长国防计划展示"长期抗战"的准备,泽连斯基则把焦点放在"外部施压"上,希望借助西方让俄方低头,而美国,则明显在试图"抢风头",让自己成为这场俄乌和谈的主角。

但不管谁怎么表演,战争的代价还在持续堆积,平民伤亡、基础设施毁坏、经济衰退等问题已经让这场冲突变得越来越难以收场,而这种没有实质推动的和谈,只会让外界感到失望。目前,尽管谈判推迟至16日,俄乌双方仍释放出有限善意。俄代表团团长梅金斯基表示将"继续等待乌方",并透露已与土耳其外长协调立场,乌方则称代表团将于当晚抵达伊斯坦布尔,重点讨论停火与战俘交换。

无论如何,和平从来不是喊出来的,也不是靠谁"想见面"就能实现的。真正想要谈,双方都必须先做出实际动作,比如减少攻击、建立信任、展开务实对话。但现在,各有算盘,没人愿意先迈出实质一步,就看接下来各方要做何考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