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当美国"小弟",你得看特朗普同不同意。
李在明上任时高举"亲华"大旗,却拒绝了中国9.3阅兵邀请。
美国将矛头直指盟友韩国
结果被外界戏称是美国特有的"服从性测试"
美国关税大棒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筹码,小编看都看腻了,但美国却玩的津津有味,不断紧逼,试图逼迫各国做出让步。
韩国已被美国列为其谈判的"首要目标"之一。在4月份的时候就实施了史无前例的"对等关税"政策,但后续又暂停了90天。
而这个90天的"缓冲期"也并非免费午餐,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最近特朗普也是下达了最后通告,要求各国在这段时间内作出实质性让步。
韩国作为美国重要盟友,直接被列入了第一批制裁名单,这让首尔方面措手不及。
毕竟作为美国的忠实"舔狗",怎么着第一个也不应该是自己才对,不过韩国却忘了,特朗普最擅长的不就是坑自己人吗!
但韩国的态度与日本首相石破茂有所不同,石破茂对美方关税制裁表示"非常遗憾,但会坚持抗争到底"。
韩国显然更倾向于妥协,韩国和美国同意共同努力,就新的美国关税和经济合作问题达成"一揽子"协议。
4000亿美元"卖身契"
美国向韩国提出的条件堪称苛刻,要求开放农贸市场、废除相关检疫措施,以及设立初始资本高达4000亿美元的投资基金。这个数字相当于韩国全年国家预算的80%,几乎要掏空韩国的国库。
但很快就有网友发现,特朗普所提出来的条件跟日本软银创始人孙正义在今年5月提议成立"美日联合主权财富基金"的模式很想。
但由于石破茂的强硬态度,美日合作短期内无法实现。
于是,特朗普的幕僚团队"灵机一动",将这一框架改造成针对韩国的"定制版",不再吸引第三方投资,而是让韩国政府出钱,引导三星、SK海力士等韩企赴美建厂。
这种"空手套白狼"的做法差点让人吐血,韩国媒体担忧,这种"制造业空洞化"将进一步加剧韩国经济对美国的依赖。
历史阴影下的韩国
不管结果怎么样,给韩国的选择可不多,毕竟历史上已经有了教训,李明博时期的"牛肉外交"曾引发百万民众高举蜡烛抗议的轰动事件。
特朗普政府现在到有种不管不顾的感觉,要求放宽水果检疫措施,即使有可能引发虫害也毫不在意。
而扩大美国大米进口份额也会影响韩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协定。
要知道就连日本在闹米荒的情况下,都依然拒绝进口美国大米,中国市场更是对美国农产品关闭大门。
种种不祥的预感下,韩国一旦开了口子,后果确实不堪设想。
全球博弈中的韩国位置
如今李在明的位置并不好坐,毕竟中国这边会才递过来邀请函,中国作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完全得罪也是不可能的。但是和美国作对特朗普也不愿意!
当前,全球170多个国家中,与美国签署贸易协议的不足一掌之数。大多数国家也都陷入了这种纠结当中,而中国在前面顶着压力,为其他国家争取了更多的战略空间。
韩国国内舆论普遍认为,此时进行谈判过于仓促,恐怕会掉入美国设下的陷阱。
李在明的艰难抉择
李在明作为以"亲华"形象上台的总统,在美韩关系中的表现备受关注。他曾在关税问题上与美国"打太极",同时高调向中国示好。如今,现实的压力也让他不得不考虑特朗普政府的情绪。
面对美国的"4000亿美元投资基金"要求,李在明政府并未第一时间拒绝,韩国代表在华盛顿的表态称,双方在半导体建厂、对美投资等制造业领域达成了一定共识,但在具体金额上仍有分歧。
接受美国条件,意味着韩国将承受巨大的财政负担,国家主权受到进一步侵蚀;拒绝美国要求,则可能面临严厉的经济制裁。
在剩余的13天时间里,李在明必须做出最终决定。这个决定不仅关系到韩国经济的未来走向,也将考验他竞选时的承诺能否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