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话剧,很出名。
豆瓣这个网站上,它的分数是九点二。。。真的很高。每次演出,票都买不到。这个话剧讲的是戏班子的事情,地点在民国。
电影就是拿这个话剧改的。
故事放在一个民国的戏院里头,一个戏班子要演《霸王别姬》,没演成,反倒闹出了大乱子。这故事听着就很有意思。
陈佩斯的儿子也出现在这个电影里了。
虽然只是露了个脸,不是什么大角色,但也是跟着父亲一起做事了。这是不是一种传承?以后会怎么样。。。谁也说不好。
陈佩斯为了这个电影,心里一直悬着。
中间的时候,本来答应给钱的人走了,不投了。这下可怎么办?钱不够,电影就得停下。他真急了。
为了让电影能拍下去,他做了个大决定!
他把自己的房子拿去银行做了抵押,换来了钱。这一下,要是电影赔了,他的住处可能都没了。。。风险太大了!
电影里有个角儿,是尹正来演。
他演的是个名角,唱戏的。姜武也来了,演一个来看戏的大帅。这个演员组合,挺有看头的。各有各的本事。
电影里最好玩的一段,是黄渤演戏。
他本来是送包子的,结果被抓去临时演项羽。他一上台就慌了,竟然背对着台下的看客唱。。。台下的人都笑翻了!
这就是陈佩斯喜剧里常见的东西。
一个小人物,被推到了一个自己控制不了的场面,然后手忙脚乱,出了大洋相。观众就爱看这个。
黄渤这次的出演方式。。。很特殊。
他这次来演,一分钱的固定薪水都没要。他就这么直接来帮忙了。为什么呢?他有自己的想法。
黄渤-零片酬出演。
他没要钱,是想着另外一件事。
他想等电影放映完了,从总的票房收入里拿一份属于自己的钱。这是一种赌博,赌这个电影会有很多人看。
他的目标是什么呢?
他的心里有个数,是五亿。要是电影的全部收入能达到五亿,他就能拿到一笔很不错的钱。这是他的指望。
可是。。。最后的结果出来了。
电影的收入没到五亿。这说明,黄渤原先的那个算盘,没能完全实现。他指望的那笔大钱,拿不到了。
那么,最后的收入是多少?
一个让人感觉有点复杂的数字。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这个数字决定了两个主要人物的不同心情。
票房成绩最终是四亿四千万。
就差了那么一点点啊!
四亿四千万,离五亿的目标就差了六千万。这个距离,真是功亏一篑。对黄渤来说,就是临门一脚没踢进去。
所以黄渤这次的辛苦,从挣钱的角度看,算是落空了。
他不要片酬来演,就是为了票房分红这个可能性。现在这个可能性变小了,他真是有点不走运。
但这个数目,对陈佩斯来说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个成绩,对他来说,足够了!他心里的那块大石头,总算是能放下来了。他可以松一口气了。
这四亿四千万,意味着成本收回来了。
拍电影花的那些钱,现在都挣回来了。电影没有赔钱!这对曾经拿房子去冒险的陈佩斯来说,是天大的好消息。
陈佩斯曾抵押房产来筹集资金。
他的房子。。。保住了!
当初那个为了拍电影而押出去的家,现在安全了。他不用再担心血本无归,连住的地方都没了。这比什么都强。
所以你看,同样一个电影,同样一个收入。
有的人笑得勉强,因为他想要更多;有的人却笑得很开心,因为他保住了自己最重要的东西。真是奇妙。
这事情就是一个理想,碰上了生意。
有人相信艺术的力量,觉得好故事一定能发光。有人相信市场的奇迹,觉得票房能创造财富。
黄渤演的那个角色,是个送包子的。
这本来是个跟戏剧毫无关系的人,却阴差阳错地成了台上的"楚霸王"。这个设定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
那个场景,一个送外卖的被逼着演英雄。。。
他当然演不好,紧张得连方向都搞错了。这种错位带来的笑声,是陈佩斯喜剧的核心味道,也是观众的期待。
大家走进电影院,可能就是想看这个。
看小人物如何应对大场面,看他们怎么"翻车",怎么在尴尬里挣扎。这让人发笑,也让人觉得亲切。
电影上映了,观众也确实去看了。
四亿四千万这个钱,不是凭空来的,是一张张票积累起来的。这说明,电影还是有它的吸引力的。
它没有输得很难看。
陈佩斯没有失去他的房子,电影也把本钱挣了回来。黄渤虽然没拿到预想的分红,但也参与了一部有讨论度的作品。
只是,每个人的心情不一样。
陈佩斯是庆幸,是欣慰,是"总算过关了"的踏实感。而黄渤呢?可能是遗憾,是惋惜,是"就差一点"的不甘心。
一个电影,两种心情。
一个赌的是身家,保本就算赢;一个赌的是票房奇迹,没到顶峰就算输。谁真的赢了?谁又真的输了?这笔账,不好算。
观众看了,笑了。。。也付钱了。
四亿四千万不是个小数目。这证明了作品在市场上有它的位置。只是,有些人的期望。。。定得更高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