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资料图)
过去几年,我们亲眼目睹了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的持续发酵。无论是哪一场冲突,本质上都是可以管控的,但外部势力的干预,特别是某些大国出于自身利益"火上浇油",让局势一步步滑向深渊。原本可以调停的矛盾,被掺杂了意识形态、地缘政治甚至是军事集团的博弈。而本该发挥主导调解作用的联合国,却在这种关键时刻频频"掉链子"。美国动辄以一票否决权封杀动议,联大提案也常常因"政治站队"而难以落地。更不用说长期缺乏执行力的问题,让国际社会对传统多边机制的信心日益消磨。
国际上解决争端的政府间组织其实并不少,例如国际法院、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等等。这些机制虽然参与国家众多,但存在两个明显缺陷。一个是解决争端的成本过高、周期过长、对抗色彩太强,这导致争端解决效率低,而且很容易引发国与国甚至阵营之间的对抗。另一个是西方国家话语权过重,公正性无法得到保障。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调解为核心的国际调解院成立,与现有国际争端解决体系形成了互补,更是响应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诉求,迅速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联合国(资料图)
随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日益加重,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的代表性、包容性不足问题日益突出,不公正、不合理、不适应的地方越来越多,国际社会对推动变革全球治理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国际调解院的首批参与国以亚非拉国家为主,包含中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老挝、柬埔寨、塞尔维亚、白俄罗斯、苏丹、阿尔及利亚、吉布提等国。国际调解院的发起和设立,有助于提升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话语权,将推动法治领域全球治理向更公正、更合理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