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克夫妻如果离世,他们在世的财产该怎么处理呢?这虽然不是什么新鲜的问题,但是国内越来越多的丁克家庭正在步入晚年,这些人的遗产留给谁?接下来势必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争端,而且已经有争端出现了。
之所以说这个问题不新鲜,是因为在过去的农村,经常会出现所谓的"吃绝户"。农村有些老人一辈子没结婚,没有子女,如果这个老人有房产或者是土地的话,还在他活着的时候,周边很多人就会虎视眈眈的盯着他的财产,以便随时在他死后把房子和土地争到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吃绝户。
从本质上看,现在的丁克家庭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区别就在于,现在关于丁克家庭遗产的处置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是具体怎么操作,在现实社会还面临着很多不确定。先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吧。
没有继承人,堂弟可以继承吗?
上海徐汇区的一位独居老人2022年过世,他生前留下的存款和保险金共计约130万元。除此之外,老人名下还有另外一笔300万元的款,另有一套房子位于上海市区。由于这位老人没有子女,第二顺序继承人也过世了,他生前也没有留下遗嘱,所以,按照法律规定,他所属的徐汇区民政局成为其遗产管理人。
然而,就在老人过世以后,他的堂弟却把徐汇区民政局告到了法院。堂弟的诉求是,自己在老人生前承担了较多的抚养责任,所以应该继承老人的所有财产。有人怀疑,这位堂弟不过是盯上了老人的遗产,所以才会状告民政局。而且按照法律规定,堂弟既不是第一顺序继承人,也不是第二顺序继承人,完全没有资格继承遗产。
怎么办呢?难道堂弟真的就不能够继承吗?其实,按照现在的法律规定,如果老人生前没有留下遗嘱,那么在其生前对其抚养较多的人,不管是不是亲属关系,都可以获得遗产。换句话说,谁抚养过老人,谁就有资格继承。这样一来,问题就简单多了,只要调查一下这个堂弟究竟有没有照顾过老人就行。
法院方面调查了老人生前的生活环境,了解到老人生前患有癫痫,每次发病的时候就会陷入意识不清,而正是他的堂弟经常探望,而且给予了老人一定的照顾。因此,按照这种情况,堂弟确实有资格继承遗产。
法院最终判定,堂弟夫妇分得老人遗产中的存款和保险金共计130万元,老人另外的300万元存款加上老人的房产则收归国有。上海的这个判决指明了一个事实,丁克家庭的财产在丁克夫妇过世以后,如果没有继承人,那么生前谁抚养过老人,谁就拥有继承权。除此之外,剩余的财产基本上都会收归国有。
不过这里面可能还会存在另外的问题,那就是对老人的抚养在事后的认定上可能并不会很清晰,有些甚至会变得很模糊。如何去理清和界定?未来随着更多的丁克老人过世,国内的法院恐怕就有得忙碌了。
丁克群体的规模有多大?
丁克这个概念是从上世纪80年代传入国内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客观上虽然有些夫妇一生也没有子女,但是在主观上,中国人不认可没有子女的生活方式。因此,在古代社会,没有子女的家庭往往会从本族的子侄群中过继一位充当老人的子女,尽赡养义务。按照这种模式,老人过世以后,他留下的财产自然归赡养者所有。
而丁克这种生活方式,起初是欧美人主动选择不要子女的生活方式。上世纪80年代,这个观念传入国内后,首先在知识分子群体中获得了追捧。很多人想过一种没有孩子、没有束缚的生活,因此在那个时候,有些年轻人即便结婚了,但是却主动选择了不生育,这些家庭就被称之为丁克家庭。
如今,40多年过去了,当年那一批主动选择不生育的夫妇已经步入了老年人的队列,他们接下来的养老问题、遗产继承问题都会一一出现。虽然没有确切的数据,但是有资料显示,国内的丁克家庭超过了60万户,对比之下,国外的丁克群体规模似乎更多。
还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就有3480万户家庭属于丁克家庭,这些没有子嗣的家庭比例占比甚至超过了50%。也就是说,不要子女这种观念在美国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除了美国之外,欧洲一些国家,比如德国,同样没有根深蒂固的传宗接代观念,很多夫妇更愿意享受二人世界,不愿意养孩子,这也就使得德国的丁克家庭更加闻名于世。
日本的情况也是如此。日本的老龄化现象为什么如此严重?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人们普遍不结婚,即便结婚了也不再生儿育女,大量的丁克家族或者是丁克个人出现,甚至于还有一种说法,日本的那些丁克家庭,妻子在事业上相对来说更加成功。
从上述案例就能够看出来,丁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群体规模都很大,而且这完全是一种个人选择,不属于群体性观念行为。因为从传统的角度来看,即便是传宗接代观念不太深厚的欧美家庭,生儿育女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这恰恰说明当代世界观念开放开明,所以才能有丁克一族的存在空间。如果是在古代社会主动选择不生儿育女的话,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很多麻烦。
即便是在现代社会,如果不要子女的话,同样也得面临很多问题,尤其是在年龄逐渐增大之后,丁克家庭需要早早的解决养老问题。
丁克家庭如何规划晚年和财产?
不管是主动选择丁克,还是由于别的因素没有子女,一旦成为丁克一族,还在年轻的时候,就应该规划养老以及未来财产处置的问题。
丁克家庭在年轻的时候没有抚养子女的压力,所以应该早早的规划储蓄问题,他们可以攒下更多的钱,或者是进行投资,以便为接下来的养老做准备。如果没有规划,或者说完全不做任何准备,那么选择丁克的行为就很冒险。
除此之外,丁克家庭还应该选择好医保,提前购买一些保险,尤其是医疗保险,就能够有效避免身体出现问题之后的情况。一句话,丁克家庭必须得做到未雨绸缪,必须要为自自己的晚年负责。当然,这也不是说有子女的家庭就不用考虑这个问题。
只是相对而言,有子女的家庭在自己逐渐年老之后,还会存在一道亲情上的安全屏障,只要这道屏障存在,那么有些问题如果早期没有规划的话,在出现问题之后也不会慌乱无度。对比之下,丁克家族没有这道屏障,所以必须得自己提前建立安全屏障。
至于到了晚年,丁克夫妇要不要进养老院,那得具体看两个人的选择以及健康情况。有些人可能愿意到养老院生活,有些人可能更愿意独自生活,只要自己的身体许可,不管是哪种生活方式,都是自己的选择。
最关键的一点便是财产处置问题,尤其是那些功成名就的丁克人士,他们的财产往往众多,但是又没有继承人,具体要怎么处理,完全看自己如何分配。如果没有遗嘱的话,财产的处理在自己过世以后都会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
就比如说之前去世的蔡澜,他是知名的作家和节目主持人,据说其留下的遗产数额在上亿元以上。由于他本人没有子女,这些遗产如何处置自然也就引起了外界的关注。所以对丁克家庭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在自己生前就立下遗嘱,提前分配好财产。
要不要成为丁克一族?
现代社会很开明,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有的人愿意过传统的生活,有的人从一开始就不愿意要子女,还有的人因为各种各样的缘故没有子女。所以说,要不要成为丁克一族,既是自己的选择,也可能是客观因素所致。
从个人的角度看,如果是主观上不要子女,那么在年轻的时候就一定要考虑好未来的生活,以及接下来的人生该怎么过。这也不是说有子女的人就可以浑浑噩噩的过一生,不过在现实层面,有些人确实把自己的很多想法都压在了子女身上。
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主动选择丁克的人不但胆子很大,而且也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有些人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和未来。但是话又说回来,丁克一族相对于传统社会毕竟属于少数群体。一旦做出了选择,就得义无反顾的走下去,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可买。
结语
从整个社会来看,虽说每个人都可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但如果人人都不生育子女的话,那么一个国家就会快速的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数量也会持续下降。欧美国家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才不得不通过移民的办法来扩大人口。
因此,丁克这种观念,即便社会允许其存在,也不会成为主流的生存方式,因为人类社会和文明需要延续,这是一种最本质的规则。丁克观念无法挑战这种规则,只能在社会相对开明的情况下保持独立的存在。
而且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全世界老龄化问题如果加剧的话,丁克这种观念还可能会逐渐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