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人都傻了,眼看着"战斧"导弹就要援乌了,普京一通电话打过来,自己的后路直接被断了,战斧导弹援乌这事还真悬了。
环球网消息,16日特朗普与普京通了两个半小时电话,还同意在匈牙利举行元首会晤,同天泽连斯基的专机降落在华盛顿,这时间掐的太准了,泽连斯基自己都说,对此感到惊讶。
这两个半小时里,他们聊的核心其实就一个:美国要不要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
特朗普在通话中直接摊牌,他问普京:"如果我向你的对手们提供2000枚战斧,您反对吗?"普京的回答毫不含糊:他不喜欢这个主意,并明确表示一旦入乌,必将破坏俄美关系。
俄对外情报局局长更是直白的表示,俄方将援乌战斧导弹视为敌对行为。这就是在威胁特朗普:如果你执意提供"战斧",那俄乌和谈就别想了,和平进程直接告吹。
更狠的是,俄方在通报中强调,俄军已在接触线上拥有"完全的战略主动权",乌方用"恐怖主义手段"袭击平民,俄方只能强硬回应。这等于是在告诉特朗普,战场优势在俄方手里,你提供再多的武器也改变不了大局。
通话结束后,特朗普转头就说要转达俄方关切给泽连斯基,这分明是在给乌克兰泼冷水,泽连斯基团队当时就懵了,原本指望靠这次访美拿到"战斧"这张王牌,现在却可能变成空手而归。
我认为这通电话是普京精心设计的一步棋。他选在泽连斯基访美前出手,就是要打乱美国的节奏,逼特朗普在"战斧"问题上踩刹车。普京很清楚,特朗普是个商人出身的总统,最看重交易和利益。
俄方同意在布达佩斯筹备美俄峰会,就是给特朗普一个甜头:只要你不在军援上搞大事,咱们还能坐下来谈。这种软硬兼施的策略,直接让泽连斯基的访美之行蒙上了阴影。
这时候再回看特朗普对援乌"战斧"导弹的态度,其实一直都暧昧不清,一会儿放话说"如果战争停不下来,我就送战斧",一会儿又犹豫不决,说要"最后决定"。在泽连斯基抵达前,他在白宫对记者卖关子:"乌克兰人特别希望强化对俄进攻,但我还得下决心。"
为什么这么纠结?因为"战斧"不是普通武器,它是目前美国武器库中最具威力的远程精确打击武器之一。
如果乌克兰获得最远程版本的"战斧"导弹,俄罗斯本土将有2000处军事目标落入其火力覆盖范围。即使是射程1500公里的中程版本,也足以威胁到位于俄罗斯耶拉布加的沙赫德无人机工厂,这里是俄军对乌夜间攻击的主力无人机生产基地。
对乌克兰而言,"战斧"导弹代表着一种能力上的飞跃。拥有远程打击能力后,乌军可以直接威胁俄军后方关键设施,所以泽连斯基把"战斧"视为救命稻草。
那么,特朗普在17日白宫会晤中,会拍板提供"战斧"吗?我的判断是:大概率不会,至少不会立即答应。理由很简单,风险大于收益。
第一,提供"战斧"可能引发俄方核报复。梅德韦杰夫此前就放话,如果"战斧"来袭,俄方无从辨别它装的是常规弹头还是核弹头,可能以核武回应。这就意味着美国将会被卷入战场,这可不是特朗普想要的。
第二除了核反击,俄方还突然提起阿富汗问题,说阿富汗应保持独立,不许设外国军事基地,美国在阿富汗经营二十年,最后灰溜溜撤军,俄罗斯这是提醒特朗普,中亚这块地,俄罗斯还能给美国制造麻烦。如果美国执意供武,俄方大可以在阿富汗支持反美势力,让美国再陷泥潭。
第三,乌克兰有没有能力用好战斧?战斧需要配套的发射平台和指挥系统,乌军现有装备能否整合都是问题。俄军电子战部队也不是吃素的,可能中途拦截。
就像普京说得:战斧改变不了战场主动权。俄乌冲突打到现在,成了消耗战,靠的是无人机、炮兵和战壕。战斧是远程打击工具,但俄军早把关键设施分散部署,打掉几个工厂,不足以逆转局势。
更关键的是,战斧可能成为"双刃剑"。一旦入乌,俄罗斯必然升级报复,目前双方都在猛攻能源设施,战斧来了,俄军可能对准乌克兰电网、港口,甚至西部援助通道。
第四,欧洲国家会不会跟风还是个问题。前两天UDCG(乌克兰防卫联系集团)会议上,美国牵头让欧洲国家出钱买单,但泽连斯基的武器采购单有35亿美元缺口,欧洲只认捐了20亿。还有德国之前跟着美国送坦克,但这次对提供射程500公里的"金牛座"导弹一直犹豫。
特朗普可能在想:凭什么美国出大头担风险?所以,他大概率会继续吊着乌克兰,用"战斧"当筹码,逼欧洲加码,同时试探俄罗斯的底线。
战斧与其说是军事武器,不如说是政治筹码。特朗普用它试探普京,普京用核威慑反弹回来。泽连斯基想要战斧,是因为它代表"西方不抛弃"的信号,但信号再强,也抵不过现实,泽连斯基这次三进白宫,恐怕要空手而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