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即便双十一即时零售增速不错,但也依然与四个月前平台大战的"0元购"或"高补贴"热闹氛围,形成天壤之别。
另一位在外卖大战时薅过羊毛的消费者坦言:"如果今年双十一有类似高补贴的价格战现象,不管是外卖还是到店消费,自己与朋友大概率都会参与。但显然力度与浪潮远弱于几个月前。"
中国银河证券指出了三大特征:1,消费者不再认为双十一是全年全网最低价的购物时刻。近些年,顶流直播带货兴起,顶流往往能够以全网最低价销售商品,双十一最低价的吸引力不断下降。2025年,在最长周期的双十一促销期间,商家配合度不高,频繁出现价格变动,以及商品"先涨后降"的现象。
2,平台、企业不再热衷于宣传GMV。电商渗透率提升后GMV增速放缓,平台不得不通过更改统计口径来体现增长。2025年双十一受到国补退坡影响。另一方面,2025年电商征税从严,平台、商家、从业者三方需在2025年10月首次申报前完成系统对接与合规改造,未来夸大GMV有税务风险。
3,促销周期过长,商家、消费者有疲态。从促销周期看,为推高GMV数值,2019年起双十一促销周期逐年拉长,2019年GMV统计从单日改为期间。2025年抖音、苏宁、京东、淘宝/天猫双十一大促周期预计分别为57天、44天、37天、31天。而2024年双十一各平台促销周期为29天至35天。
显然,中国银河证券所指出的三大特点,更符合不少人的感知。一方面有需求"再买",没需求"不买",甚至连"少买"都直接跳过,这已然属于主流中的主流;另一方面电商平台日常各种狂欢促销都数不胜数,也就没必要非赶鸭子上架凑热闹,当供给面越来越大于需求面时,需求保守时完全没必要为了等一个所谓节日。
换个角度,与其制造双十一57天战线拉长,不如让365天每一天都是双十一。这样的话,双十一有没有一点都不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