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也已不再对美国的这一论调买账。美国人工智能研究所(AI Now)联合执行主任安巴·卡克说:"美国科技巨头成功推动了这样一种说法:任何限制他们继续保持霸权的行为都相当于推动中国前进。这是非常危险的,是一种非常自私的说法。"
欧盟支持的人工智能项目DIVERSIFAIR研究员史蒂文·费特曼指出,某些国家实施科技制裁等行为,不利于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只有人工智能在全球获得更广泛发展,我们才能拥有更多的创新和发展的源泉。"
《南华早报》报道称,从本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美国官员的种种言论中看,未来四年,中美在科技和贸易领域的冲突将加剧。
前共和党议员加拉格尔宣称,他认为特朗普政府将比拜登政府采取更多措施来保持美国的优势。加拉格尔甚至呼吁对中国施加外部压力,以"阻止中国掌控关键技术""防止中国取代我们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超级大国"。
上任首日,特朗普撤销了前总统拜登2023年签署的一项行政令,该行政令要求有关机构对可能在美国国家安全、经济、公共卫生等领域构成风险的人工智能系统进行审查。特朗普认为这项行政令"阻碍了人工智能创新"。
美国哈德逊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贾森·许(Jason Hsu)预测,特朗普政府将把人工智能作为国家安全的首要任务,并将寻求放松对该领域的监管。他称,特朗普可能会一边让美国政府更容易获得关键技术,"刺激美国国防技术的新一轮浪潮",一边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限制中国通过第三方国家获得先进芯片。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美欧项目负责人孙成昊也认为,美国将在技术领域加大对中国施加的压力,比如加强对芯片出口的管制。他表示,中国正在一些领域赶上美国,中国的优势在于低成本取得技术突破,以及将现有技术应用于不同领域。
例如在春节期间刷屏的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凭借其低成本、可以与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模型媲美的高性能震惊了全球科技界。特朗普此前也评价DeepSeek称:"中国公司发布DeepSeek人工智能大模型给我们的(科技)行业敲响了警钟,我们应为了赢得胜利而努力竞争。"
此外,特朗普政府执政期间,中美关于管控人工智能风险的合作也可能存在不确定性。去年11月,中美领导人就核武器使用的决策权应该由人类而非人工智能掌握达成一致。孙成昊称,他不确定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是否"对此感兴趣",并警告称双方彼此信任的缺失可能会影响在这一领域的合作。
为遏制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美国近几年对中国获得发展人工智能必不可少的先进芯片不断"加码"限制,实施了最严格的出口管制。今年1月13日宣布的最新限制中,美国政府不仅加严了对人工智能芯片、模型参数等的出口管制,还拓展了长臂管辖,对第三方与中国开展正常贸易设置障碍、横加干涉,试图彻底遏制相关的技术流入中国。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多次就美方恶意封锁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表明了严正立场。美方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泛安全化、工具化,不断加码对华芯片出口管制,胁迫别国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这种行径阻碍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最终将反噬自身、损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