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40多枚导弹突袭,“误炸”波兰大使馆!

2025-10-02 16:55  头条

当地时间9月28日,波兰外交部发言人弗龙斯基表示,在俄军对基辅持续超过12小时的空袭中,一枚小口径炮弹击中波兰驻乌克兰大使馆,炮弹穿透使馆天花板后落在厨房内。袭击一国大使馆,在国际上通常被视为对该国主权的严重挑战。但波兰方面的表态却轻描淡写,只说"未造成人员伤亡",使馆工作照常。

波兰此次冷静又温和的表态,与半个月前高调切断中欧班列的强硬姿态形成了鲜明对比,也让密切关注局势的观察家们感到意外。

精准的"意外"与克制的回应

此次袭击发生在俄罗斯对乌克兰长达12小时的大规模空袭期间。 俄军出动了近600架无人机和40多枚导弹,包括"匕首"高超音速导弹、"伊斯坎德尔-M"战术弹道导弹等先进武器,对基辅、苏梅州等地进行了多波次打击,基辅市不少民用设施和一家医疗机构在此次袭击中被砸中。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通报,空袭造成基辅4人死亡,全国至少40人受伤。

此次波兰方面的反应也很快,空袭期间直接提高了东南部的地空防御警戒,还短时间限制了那片的空域 -- 其实这几个月,波兰对周边空情早就习惯这么应对了,属于 "常态化操作",然而在9月28日的俄军夜袭中,波兰驻乌克兰大使馆还是不幸被一枚小口径炮弹击中。

众所周知,驻外使馆作为国家主权的象征,其安全受国际法保护,可以说此次袭击事件,已经触碰了国际外交准则的红线。尤其此次使馆遇袭事件发生在俄乌冲突急剧升级的背景下,首次有北约国家的外交设施在乌克兰境内直接受损。

但如今波兰的反应却和半个月前大为不同,表态十分克制,称遇袭事件没有造成较大损失,不影响使馆工作运转。这份"轻描淡写",让人不免怀疑其背后隐藏的真实压力。若是换作别国,被俄罗斯这样的攻击波及,反应只会比这猛烈千倍。可偏偏,向来对俄"高调"的波兰选择了低调。

截至目前,俄罗斯国防部未回应此事。

这样的选择并非没有逻辑。波兰与俄罗斯之间本就纠葛不断,从战机拦截所谓"误入领空的无人机",到北约的高声指责,都是之前的插曲。

有人说这是"巧合",但巧合堆叠到一起时,总令人联想到某种警示。尤其是波兰正顶着中国红线"跳舞",不到24小时,自己的大使馆就被战火的碎片击穿屋顶。这是否意味着未来每一次突发,波兰都要承受更多的不安全风险?

从俄罗斯的角度看,连续搞夜袭,一方面,可以通过大规模空袭,明确反击西方对乌支援的升级;另一方面,炮弹"精准"落向北约国家的大使馆,用 "战火外溢的风险" 试探北约到底能承受多少,还有北约的反应流程是怎样的。

尤其以后像 "使馆受损" 这类事,只要俄罗斯还在用 "大量无人机 + 导弹" 的混合打法,这种风险就不会消失,这种明显的警告和试探,已经表明了俄罗斯对北约的态度。

波兰主动成"出头鸟"

波兰的遭遇似乎印证了一句古话"枪打出头鸟"。毕竟近来波兰政府的背后的小动作实在是不少。

9月15日,波兰在与中国外长王毅的会谈中,曾公开对华作出2个承诺:其一,会保证中欧班列畅通;其二,重申"坚定恪守一中原则"。

结果短短十几天的时间,波兰就迅速掀桌子。

9月上旬波兰以"安全威胁"为由,单方面切断与白俄罗斯的边境口岸,直接切断了中欧班列这条亚欧贸易主动脉。然而直到俄白军演结束几天后,波兰始终未恢复中欧班列的通车,反而继续关闭边境。这一决定直接导致了超85%的中欧班列线路陷入瘫痪,300多列货运列车滞留,大量货物被困。

波兰原本想以卡中欧班列通道为筹码向中国以及欧洲施压,进而威胁俄罗斯停火或拿到更多的武器资金支援,不过它没想到是,面对波兰的施压,中国并未理睬,而是迅速启动替代方案--北极航道和中间走廊,完美避开了东欧的地缘政治不确定性风险。

而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北极航道试运行首月就完成了12趟班列运输,运输效率比传统路线提升20%。这一招让波兰措手不及,眼看自己国家不仅承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国际压力,未来很可能还会失去中欧班列过境中转的核心地位。波兰政府急忙在9月23日灰溜溜地宣布重新开放口岸,结束这场"经济锁喉"的闹剧。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波兰眼看"关闭口岸的威胁"不仅没达到心理预期反而赔了夫人又折兵,便开始集中多次对华"挑衅"。

先是波兰外交部长在接受美媒采访时公然"甩锅"中国,称中国是唯一能够迫使俄罗斯结束乌克兰危机的国家,但却不愿意做出行动。将俄乌冲突始终未能停火的理由强加给从未介于俄乌问题的中国身上,企图道德绑架中国,迫使俄罗斯做出让步。

对于波兰外交部长这样的无稽之谈,中方外交部发言人在9月26日记者会上做出了犀利的反驳:不希望战争结束、不断拱火浇油,甚至从中大发战争财的另有他人,不是中国,向中国甩锅推责解决不了问题。

9月27日,波兰政府不仅邀请台当局"外事部门负责人"林佳龙窜访,还让其出席所谓的的"华沙安全论坛"。该论坛还是欧洲最具影响力的安全对话平台之一,包括美国副国务卿、德国国防部长在内的众多欧美政要都会出席。

短短十多天,波兰三次挑衅中国,不仅公然违背了其声明中"一个中国原则"的承诺,更暴露出其外交政策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不值得信任属性。

然而令人意外的事,就在林佳龙窜访后不到24小时,波兰驻乌克兰大使馆就遭到了炮弹袭击,尽管波兰外交部声称是"流弹误击",但在俄乌冲突走势不明的大背景下,这一突发事件的时机颇有些耐人寻味。

最后

在地区局势长期紧张的境况下,波兰已然成为了"惊弓之鸟",它一边甘当北约东扩的急先锋,一边又病急乱投医,妄图拉中方入局,反复地在中国的核心利益上试探底线。

但是波兰的投机行为,本质上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危险试探,既无力独自应对东翼安全危机,又难以在中美之间找到平衡点,反而导致将中俄"同时得罪"。

总而言之,波兰身处北约与俄罗斯对抗的前沿,若因卷入大国博弈而过度冒险,其付出的代价可能远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