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12号中美发布联合声明后,关于中美结束关税战的讨论甚嚣尘上,有人认为美方正在服软,未来全面结束对华加税措施是必然事件。这种说法有几分道理,也符合中方的最终目标,但态度却有些过于乐观,要知道轻敌是兵家大忌,中美在经贸领域的斗争将长期持续下去,美方的妥协只有在其万般无奈下才会给出。在中美瑞士谈判前,美股先后出现了数次暴跌,许多美国商场货架空空,而美国民主党、商界和普通民众呼吁停止加税的声音不断高涨,同时中方的反制措施快准狠,且坚守奉陪到底的态度。对此特朗普终于打消幻想,选择按照中国的要求对华降税,这是中方用实力和决心取得的阶段性胜利。
需要认识到,美方"收割中国"的野心并没放下,仍试图以有限的妥协获得中方更大的让步。在中国的稀土管控政策下,美国的半导体、军工、新能源等行业饱受冲击,美国的能源和农产品对华出口还处于低迷状态,而军工、能源和粮食是特朗普的基本盘。在这种背景下,近日美媒炒作中方放松了对美稀土出口管制,理由是中方发放了4张稀土出口许可证,这是中国自上个月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限制后,首次发放出口许可。美媒的报道不排除是特朗普政府的授意,目的是试探中方的态度,为接下来的谈判定下基调,但美方的算盘很难打响。
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报道,这四张出口许可分别给了北京中科三环、包头中科稀土、包头天和磁材和浙江英洛华磁业等4家公司,他们有的是对德国等欧洲国家出口稀土磁体原料,有的是对越南,没有一家是对美出口。俄媒猜测,中方的出口许可是按供应商的具体客户进行发放,言外之意是中国对美方的稀土出口仍处于管控状态。5月15号,中国商务部对此做出回应,但态度并不明确,只是表示鉴于美方调整或暂停了对华加税,中方也将调整对美关税反制或其他反制措施。
中方的意思很明确,对美稀土出口是否解禁,要看美方的未来表现,如果90天后美方继续对华加税,中方自然没有松口的必要。对此,美国又找到了中国,15日当天,美国贸易代表与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在韩国首尔举行会谈,谈的话题很可能是关税、贸易等方面。美财长贝尔特提前放出风声,称中美接下来的经贸接触会非常频繁。不难看出,在这场关税战中,率先挺不住的是美国,美方迫切需要中国解禁稀土出口,同时购买美债、美国农产品和能源等,但正如中国商务部的话,美方必须停止说一套做一套,从平等、尊重、互利的前提出发,跟中国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