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杀妻后自尽!新买的婚房竟是“凶宅”!

2025-09-26 16:58  头条

当法官的槌子落下时,郭某和羌某觉得整个世界都安静了,只剩下自己耳朵里一阵阵的嗡鸣。判决书上"驳回全部诉讼请求"那几个黑体字,像一记重拳,闷在胸口,半天喘不过气。他们原本的算盘是,怎么着也能从上家朱某那儿,把自己赔出去的90万,外加1万的律师费,一分不少地要回来。可现实,比想象中要冷得多。

这整件事,就像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只是鼓声停下时,传到手里的不是花,而是一个随时会炸的"雷"。

点燃这根引线的,是一对准备结婚的小夫妻,张某和杨某。两人凑了450万,从郭某和羌某手里买下这套位于徐汇的房子,心里头全是未来的景象:婴儿房要刷成什么颜色,阳台上种满月季。可就在装修师傅砸下第一锤后,跟邻居的一句闲聊,把所有美好都砸得粉碎--"哎哟,你们胆子真大,这房子死过人的,男的把老婆杀了,自己也吊死了。"

一瞬间,喜气洋洋的婚房,变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凶宅"。

张某和杨某觉得天都塌了,那种冷,是从骨头缝里渗出来的。这不是欺诈是什么?一纸诉状,他们把郭某和羌某告上了法庭。事实清清楚楚,郭某和羌某无力辩驳,最终在法院调解下,赔了小两口90万。

这90万赔出去,郭某和羌某心里堵得慌。他们越想越觉得自己是中间那个最倒霉的。于是,他们转过身,也写了一封起诉书,把当初卖房给他们的朱某告了,索赔91万。在他们看来,这颗"雷"是朱某埋下的,自己只是不小心踩了上去,理应由源头来承担所有损失。为了增加胜算,他们还拿出一段通话录音,试图证明朱某当年只是含糊地说了句"打架斗殴死的",并没有告知是更骇人的"凶杀后自杀"。

然而,法庭上,朱某的律师只拿出了一份文件,一份让郭某和羌某所有辩解都显得苍白无力的文件。

时间回到五年前,2018年。郭某和羌某从朱某手里买这套房子时,只花了355万,比当时的市场价低了一大截。而朱某,正是当年那场悲剧中逝者的儿子。也正是在那次交易中,郭某和羌某亲手签下了一份《确认书》。

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本人郭某、羌某……现确认出售人在出售前已经告知该房屋2009年曾发生两人非正常死亡事件。我方确认对此不介意仍予以购买。"

这份或许早已被他们抛在脑后的《确认书》,成了庭审的定音之锤。

法官的逻辑很简单:你们买房的时候,清清楚楚地知道房子里发生过"非正常死亡"事件。至于具体是斗殴还是凶杀,并不改变"非正常死亡"这个核心事实。你们当初为了享受远低于市价的价格,在这份文件上签了字,选择了"不介意",就等于接受了这房子背后的一切,包括它在价值上的瑕疵。

换句话说,当年你们是揣着明白,吃下了"凶宅"这个事实带来的价格红利。可几年后,当你们自己成了卖家,却把这个早已知晓并书面确认过的事实,捂得严严实实,选择了对下家隐瞒。

法院最终认定,郭某和羌某之所以会赔那90万,根源不在于朱某当年的出售行为,而在于他们自己后来的隐瞒行为。那90万的损失,是他们为自己的失信付出的代价,这笔账,无论如何也算不到朱某的头上。

一场精心策划的损失转嫁,到头来,搬起的石头还是砸在了自己的脚上。那份五年前为了省钱而签下的《确认书》,成了五年后一道无法逾越的墙,把他们所有的侥幸和算计,都给结结实实地挡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