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刚对华说好话,不到48小时,就对中国发起制裁,中方态度明确:英国必须纠正错误!(2)

2025-09-15 16:47  郑州广播电视报

然而,现实却总是比理想骨感。代表团刚走,英国外交大臣就远在基辅宣布,对三家中国企业和个人实施新一轮制裁,理由还是老一套:所谓"向俄罗斯军队提供关键物项"。这一下,英国国内的"安全鹰派"拍手叫好,媒体也开始炒作"安全风险",给政府加码施压。其实,这种双标操作早就不是第一次了。伦敦一边要中国的钱,一边还要给美国"递投名状",吃相未免太难看。

这种套路其实很老套。英国政坛早就形成了"两张脸":经济上离不开中国,安全上又要表现强硬。表面上谈合作,背地里加码制裁。既要安抚国内遏华舆论,又要讨好白宫。可惜,这种"里外不是人"的做派,最终谁也讨好不了。美国那边向来视英国为小弟,根本不会因为多制裁几家中国企业就给好处。中国这边也不是吃素的,一旦察觉到恶意,反击绝不会手软。

事实很快就证明了这一点。英国宣布制裁后,中国驻英大使馆第一时间发声,直言英方的制裁没有国际法依据,是赤裸裸的单边主义,严重损害中国企业正当权益。大使馆还特别强调,中方从未向冲突方提供致命性武器,对军民两用物项出口严格管控。中俄企业的正常经贸往来,不应受到外部干扰。中方敦促英国纠正错误,撤销有关制裁。同时,表态会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

这番话,分量十足。中国的意思很明确:既然你选择把制裁当政治秀,那就准备好付出代价。中国市场够大,替代方案也多。英国的动作,影响不了中国,但英国企业在华的日子,可能就没那么好过了。实际上,英国这次的制裁对中国企业实际影响有限,因为相关领域早已布局多元化。反倒是英国自身,对华投资的不确定性陡然上升,企业界怨声载道。失去中国市场的机会成本,恐怕远高于制裁带来的"政治收益"。

更重要的是,这种"先合作后制裁"的操作,让中方彻底看清了伦敦的真实立场。英国想通过访问打开合作大门,结果刚跨进门槛就自己关上。中方当然不会天真,今后对英国的信任和合作力度,必然要打上折扣。德法等欧洲主要大国在对华政策上至少还讲个"战略自主",而英国却像墙头草一样左右骑墙。时间久了,只会被欧洲竞争对手挤出局,连原本属于自己的蛋糕都保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