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GPS,伊朗转投中国“北斗”!

2025-08-02 19:56  头条

据伊朗媒体近日报道,该国正制定一项卫星定位服务迁移计划,逐步将交通、农业、物联网等关键领域的定位系统从美国的GPS,迁移至中国北斗系统。

对此,有国外媒体评论道:"伊朗天真盲目地依赖美国基础设施的时代,正在终结。"

今年7月,伊朗通信部门高官奇特萨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北斗系统不仅架构先进、定位精度高,且由中国自主掌握,而非受控于美国。"

虽然在伊斯兰革命之后,伊朗曾经喊出"不要东方,也不要西方"的口号,但由于西方长期的科技、经济优势,几十年来伊朗在工业和科技方面,一直是更加倾向西方。

如今伊朗人能下决心选择北斗,或许说明在经历了和西方代理人以色列的战争后,德黑兰终于想明白,希望在东方。

在今年6月那场为期12天的冲突中,伊朗的船只多次遭遇GPS信号中断,而以军暗杀伊朗多名核科学家和高级指挥官,也引发通过渗透电信系统、利用手机追踪人员位置的担忧。

那场战争,让伊朗看清楚,自己与以色列为敌,其实就是在与它背后的所有西方国家为敌。而西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其中也起到了相当负面的作用,可能给伊朗的国家安全带来巨大伤害。

因为GPS可能被以色列用来打击伊朗重要目标,伊朗方面有时候不得不使用干扰设施来对抗,但这就让国内一些使用这个系统的企业和个人遭了殃。若是换成北斗则不会再有这个忧虑。

除了GPS之外,潜入伊朗境内的摩萨德特工,以及伊朗境内的破坏势力,也用上了马斯克的星链来对付伊朗政府,西方公司开发的WhatsApp等应用,也起到了类似的作用。

伊朗的敌人可以使用西方提供的各种资源,而它自己却束手束脚,还可能被西方情报机构预留的后门暗算。在血淋淋的教训之下,再愚钝的人都会知道,该想些其他替代方案了。

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两大导航系统之一,北斗不光有着GPS不具备的"真正中立"特性,也有后者不具备的技术特点,比如短报文、多频信号组合等。

导航卫星是一项非常底层的信息基础设施,因此可以预料,切换到北斗导航之后,相关的终端模块进口或者合作开发,也会成为伊朗的重点。这对于中国相关产业是利好消息,比商业广告还要管用。

从事实上来说,北斗系统确实是和美国GPS形成了竞争的关系,但这一点丝毫不用回避,商业竞争背后也是国家意志的竞争。

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使用GPS产生疑虑,这既非北斗也不是中国的原因,需要反思的恰恰是美国自身。

如果一项技术的终极目的是服务于生产生活,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也不留任何后门,那这种技术必然会被更多国家认可,也会得到更多应用。

如果美国的产品或系统做不到这一点,那也无妨,世界上的高科技供应商并不是只有美国一家,自然会有更可靠更安全的产品出现。

在导航系统切换的背后,其实也是心态的改变。距离欧洲文明更近的伊朗,发现自己无论如何也与它难以融洽,眼光转向东方也是历史的必然。

比民用技术更深一层的,或许是防务方面的信赖。几天前,中国驻德黑兰大使馆主办了一场招待会,伊朗高官和多国外交官齐聚一堂。

随后,《德黑兰时报》刊登了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98岁:全球和平与安全支柱"的文章。

文章指出:"随着世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一个军事机构继续脱颖而出,不是因为侵略,而是因为它对国际和平与稳定做出了稳定的贡献。"

在经历了与以色列的战争之后,伊朗对中国以及中国军队的理解程度,或许是又进了一步。拥有堪比美军的实力,却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惯于以大欺小,一支这样的军队无疑会让更多的国家叹服。

正如伊朗媒体在报道中指出的:"在德黑兰举行的招待会,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庆祝,更是对解放军不寻求统治地位,而追求伙伴关系的一种重申。"

顶着美国的制裁,伊朗的石油通过各种渠道运往中国,成为中国发展的燃料;而中国对伊朗的出口货物,也沿着海上丝路和亚欧铁路一路向西。

在世界风起云涌的当下,其实国家间并不需要像西方那样组建阵营、抱团排他。只要能顶住阻力,将经贸、技术、产业上的来往向前推进,就是为一个更公正的多极化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