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灯记》李铁梅,从结婚到丈夫去世,仅四个月,83岁近况如何?

2025-05-05 11:15  头条

说起《红灯记》里扎着大辫子的李铁梅,老一辈人准能哼两句"我家的表叔数不清"。那个穿着红袄、眼神坚定的姑娘,曾是无数人心中的"国民偶像"。可您知道吗?扮演李铁梅的刘长瑜,现实人生比戏里还要跌宕起伏,如今83岁的她,依然在为京剧忙活,故事精彩得很!

从"卖水丫头"到"铁梅",她天生是吃京剧这碗饭的

刘长瑜可不是一夜成名。早在十几岁从戏校毕业后,她就靠演《卖水》里的小丫鬟梅英出了名。花旦这行讲究俏皮灵动,往台上一站,得让观众一眼就记住你。刘长瑜那模样,笑起来甜得能化开,嗓音脆生生的,一开口就像铃铛响,浑身透着股机灵劲儿,老天爷赏饭吃的条件全占了。

《卖水》里那段"表花"唱词,足足64句,又要唱得婉转,又得配上灵动的身段,换别人早打退堂鼓了。可她偏不服输,每天对着镜子练眼神,跟着鼓点练台步,硬是把这段唱成了京剧教科书。首演那天,台下掌声都快把房顶掀翻了,连老戏骨都直竖大拇指,这出戏后来成了花旦必学的经典剧目。

临危受命演"铁梅",差点被骂"不务正业"

1963年,命运突然给她送了个"大礼包"。本来《红灯记》里的李铁梅另有其人,结果那位演员临时要出国演出。导演急得团团转,一眼瞅中了正在演花旦的刘长瑜:"就你了!"

可这角色哪有那么好演?花旦讲究娇俏,李铁梅却是革命英雄,眼神里得有股子狠劲儿。团里不少人直摇头:"演惯了小丫头,能行吗?"刘长瑜没吭声,天天泡在排练场,找老艺术家取经,琢磨怎么把革命精神揉进表演里。别人下班回家,她还对着镜子练眼神,硬是把温柔的花旦眼,练成了坚毅的"铁梅眼"。

1964年,《红灯记》首演,她往台上一站,全场都安静了--这哪是花旦刘长瑜?分明就是铁梅本人!1971年电影版上映后,全国大街小巷都贴着她的海报,"李铁梅"彻底火遍大江南北。

婚姻坎坷,却用柔弱肩膀扛起一个家

舞台上风光无限,生活里她却接连遭难。20多岁刚结婚,满心盼着好日子,结果丈夫确诊肺癌,短短4个月就走了。那段时间,她白天强撑着上台演出,晚上回家对着空荡荡的屋子掉眼泪。

好在命运没把人往绝路上逼,后来她遇到了武戏演员白继云。俩人约会不逛公园不看电影,专往球场跑,边看比赛边聊得热火朝天,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可结婚没多久,丈夫练功时摔断腿,只能卧床。她白天跑剧院排练,晚上回家做饭换药,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却从没说过一个"苦"字。邻居都感叹:"这姑娘看着柔弱,骨子里比铁还硬!"

从顶流退居幕后,她成了"京剧园丁"

上世纪80年代,刘长瑜凭《红楼二尤》《春草闯堂》等戏,把各种大奖拿了个遍,走到哪儿都是满堂彩。可到了1994年,正当红的她突然宣布:"我要培养新人!"

有人不理解:"放着名利不要,瞎折腾啥?"她却摆摆手:"京剧想要代代传,得靠年轻人。"她亲手组建青年团,手把手教学生。学生耿巧云录《卖水》,她连台步落点都要反复抠;张佳春排练中暑,她自己带病守在现场,比亲妈还上心。

如今83岁的她,还天天往排练厅跑。说起戏来眼睛发亮,兰花指一翘,小碎步一迈,瞬间变回舞台上那个灵动的花旦。有人问她累不累,她笑着说:"一辈子就爱这口,只要还能动,就要把京剧的香火传下去!"

从红遍全国的"李铁梅",到甘当绿叶的戏曲导师,刘长瑜的人生就像一场精彩的大戏。她用一辈子告诉我们:热爱这事儿,真能让人眼里有光,心里有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