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善波:特朗普是个疯子吗?

2025-04-05 13:30  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邵善波】

特朗普上任两个多月以来,频频出招。招数快速、果断、粗暴、动作大,涉及的范围广,差不多天天都成为全球的焦点,牵动世人神经。虽然大家对此多少也有所准备,但因其出招仍超乎人们的预期,以至于不少人应对得有点手足无措。

对特朗普和他领导的政府究竟要将美国和世界改变成什么模样,很多人都未能看得清楚,只知道会"乱",及未来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更有不少人,聚焦在特朗普的个人性格、品质和健康精神状态,从这些角度对他作出各种评价。

如《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他上月来华前的专栏中,指特朗普在不少问题上反复无常,认为他是"为了避免刑事起诉而竞选连任,并为了报复那些他错误指控偷窃2020年选举的人的总统",认为他充满"老执念和怨恨--对关税、弗拉基米尔·普京、泽连斯基,以及加拿大的执念……是一个"疯狂的混合体"。他认为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哲学不是"遏制"或"接触",而是"砸抢",特朗普是"地缘政治的小偷",他想把"格陵兰、巴拿马、加拿大和加沙塞进自己的口袋"。

德国思想大师哈贝马斯在近日在一篇文章中也说,"特朗普连任成功后,其怪异的表现和令人困惑的演讲,给自己留下"一种精神病理学病例临床表现的印象",认为特朗普拥有"无视现行规范、任意决策的执政风格"。

内地网媒评论员"兔主席"也有相似的观察,他称特朗普为"病人",认为其有"认知立场、人格障碍、MBTI"等精神问题。"兔主席"认为特朗普的心理特征是:

"对意识形态、价值、制度、法律等抽象概念和理念,既不相信,也不理解,更不感兴趣;他对华盛顿的各种主导政治话语--例如'国家安全'之类的概念--也不以为然、不感兴趣。……他不相信也不能理解利益以外的任何抽象价值。

他缺乏战略连贯性、长期性和远见。他对宏大叙事、抽象价值、意识形态、仁义道德规则、廉耻、制度等都不感兴趣,只注重利益和交易,他的行为必然具有短期性、狭隘性、局限性,不可能具有战略连贯性和长期规划。

他的注意力不集中,非常容易被分散,因此政策缺乏聚焦和长期性:……宏观层面则体现在缺乏组织性、连贯性、没有制定长期计划的能力。"

"兔主席"认为这些特征已经属于典型的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范畴。他非常的自大、傲慢、刚愎自用、自以为是,极度以自我为中心,极度夸大自己的个人价值,属于典型的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他是一个病态的习惯性撒谎者(pathological liar)。综合来看,"兔主席"认为特朗普是一个具有非常典型"心理变态"(psychopathy)特征的人,也属于典型的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以上的看法及意见有一定普遍性,他们看到的,也有一定的根据,但如果以此作为了解特朗普的基本元素,制定应对政策的基础,则很容易产生严重的偏差及错误,非常危险。

当地时间2025年4月2日,美国白宫,特朗普手持一份关于外贸壁垒的报告发表讲话。视觉中国

一、特朗普的行事风格

特朗普口不择言,前后矛盾,善变,动作粗暴,欠缺原则,行事作风有别常人及政治圈子的习惯,这些都是事实。但对特朗普的所作所为,有两点要注意:

1. 要避免过于受主观观感的影响。

由于特朗普言辞粗鄙、态度跋扈、举止嚣张,反复、善变,不是一般领导应有的面貌和风度,因而很容易令人感到反感和讨厌。加上他又四面出击,几乎与所有人为敌,故此容易单从他的负面表现去看他,但这样的观察会很容易陷入严重的偏差。

2.不应将特朗普的行动,单纯看成是他个人的决定。

特朗普无疑是个强势领导,但美国如此大幅度的政策、政治变化,背后必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及客观情况的支持,虽然这股力量在一时之间,可能仍未明朗,未完全成形。特朗普的思维及其鼓吹的动作,前后是相当一致的。面对这前所未见的现象,应保持冷静的态度和清醒的头脑,不宜单凭表面的现象妄下结论。

二、特朗普的三大战略变动

特朗普在政坛上已打滚十多年,他在一些基本问题上的态度、提出的解决办法和处理方向,是非常一致的。起码在三方面,可以探讨特朗普在地缘政治、外交、全球大局上的战略取态。在国际关系、地缘政治及全球贸易生态的层面上,特朗普的政策是颠覆性的。这三个战略大变动分别是:

1.全面改变全球贸易格局

特朗普日前(即美国的所谓"解放日")推出他的全面关税政策,落实了他长期鼓动的政策目标。他的经贸核心团队认为,目前全球的贸易格局对美国非常不利,也不公平,主要是美元汇价太高,贸易长期入超,使得美元外流,它们回流购买美国国债,造成美元汇价高企,不利出口,掏空美国制造业。

他的解决办法,就是对全球贸易伙伴征收10%关税(除了对加拿大与墨西哥做法有些例外),针对某些国家,如中国、越南,某些产业,如汽车,则另外加码。

全面使用关税壁垒,企图改变对外贸易情况,并不是特朗普的发明。美国在上世纪30年代,也曾用这办法。至于政策是否有效,会有什么附带后果,众说纷纭,但这就是特朗普企图"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基本对策。很多人会质疑,不同意这政策,但特朗普并不疯癫,而是坚定、强硬地执行这个由一些经济学者及贸易官员长期酝酿的关税方案。

应该指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有两种不同的目的:除了打乱及重组全球贸易现状,重整国内的制造业外,另一功能是作为谈判的工具和棒子,以取得与外贸无关的效果。这些措施可随放随收,如对加拿大及墨西哥的25%关税,目的是迫使他们按美国的旨意处理非法移民及毒品问题。这种性质的手段,可以用在任何一个特朗普认为不听话的国家上,如当委内瑞拉拒绝接受美国遣返的非法移民时,特朗普就使用这种手段,基本上与贸易无关。

特朗普宣称,4月2日为美国"解放日"

2.全面战略收缩,进取性的"门罗主义"

从特朗普上台后对俄乌战事的处理,可以看到他企图带领美国回到20世纪初实行"门罗主义"时期,即:美洲是美洲人(即美国)的美洲。这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在全球扩张后的一个重大转变,这也是一些人的观察结论。但应该指出,这次特朗普的战略收缩,外政重归美洲,也有恢复、巩固并扩大这个基本地盘的目标,所以有收复巴拿马(运河)、吸纳加拿大及格陵兰的政策。

很多人初时对特朗普突然打出的这三招并不认真,但特朗普随后做的动作,加上加拿大前总理特鲁多对政商界的内部讲话(指特朗普是认真的,对情况相当了解),再没有人认为他只是讲讲。他在乌克兰及欧洲做的,绝对不是"逃跑主义",而是有长远视野、整体思维的重大战略调整。这个政策背后,就是美国的当权派第一次公开及用行动承认,美国在全球的布局已超乎其国力所能应付的。以往美国内部这种声音也不少,但从没有获得当权者的认同和接受。

美国这次的收缩政策,就是企图减轻在全球各地不必要的负担,以集中力量处理内部问题,并重建、扩大及强化自己的基本地盘(北、中、南美洲),为打造美国的再次伟大建立基础。

3.承认及接受多极世界

与以上两个大政背后相应的另一个大变化,是美国在特朗普领导下,首次承认并接受"多极世界"这一现实,不再坚持美国事事要做"大佬",这是特朗普当政的一个最重要的战略思维变化。即便是四年后他卸任了,无论哪个党派接手,这一局面也很难扭转过來,恢复到以前的样子,这是全球地缘政治的一个重要转变。

自苏联崩溃后,美国变成独大,形成了全球的单极局面。经过过去20多年的变化,从事实上来看,多极世界已逐渐形成,但美国的的当权派并不接受这一现实,仍企图努力维持其霸主地位,虽然这越来越困难,越来越辛苦,但美国的主流倾向仍不愿意放弃这一思维和身份。这里有体制性质(资本体制/霸权主义)的因素,也有他们不能不维持这一地位的被动原因。

简单来说,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失去"一哥"的地位,美元也会失去它在全球的金融角色,其后果是令美国失去对美元利率、汇率的绝对控制权,这是一个美国难以承受的局面,其影响主要不在于外交层面,而是在于它将给美国内部治理带来巨大的挑战。在这两难的情况下,特朗普成为首位作出这一艰难决策的美国领导人。

这是特朗普政府一个重大的地缘政治观念变化,在特朗普政府处理乌克兰情况上已体现得非常清楚。相比之下,"多极世界"是一个极其不稳定的状态,对我们及我们的国际关系影响极大。与这一政策配套的措施包括解散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放弃在他国搞"颜色革命",大大削減美国的对外援助计划等,但这不等于在有需要及有可能时,特朗普政府不会在外搞政权变化。

这种转向对区域性的影响,简要来说包括:

1)美洲:会成特朗普下一步的政策焦点,收复、排外、巩固、扩大,是主调。巴拿马已降服,格陵兰将不会以购买的方式拿下,而是会用"波多黎各"方式,纳入美国的外交国防网络,在自治下成为美国的"领地"。加拿大成为美国一州的可能性则不大,因为此事必须通过加拿大的公投,及美国三分之二的州的同意。但通过各种经贸及政治手段,进一步将加拿大纳入美国的政经势力范围,则是无可避免的。我国在中南美洲的活动,则会面临美国的打压、抗拒。

2)欧洲:角色淡化、承担减少,但不会退出。中欧关系改善的空间会扩大。

3)亚洲:角色淡化、承担减少。日本、韩国、菲律宾会成为受影响最大的国家,东亚的政治布局,可能会出现根本性的变化。相对,印度对美国的重要性会上升。

4)非洲:将是最不获特朗普政府重视的地区,处于近乎完全被放弃的地歩。中国在非洲的活动,阻力会较少,空间会更大。

5)中东:因特朗普个人及国内政治关系,以色列仍会是他特别关注的地区。

三、在俄乌战争上的表现

特朗普上台后,其对外政策的转变在俄乌冲突上得到了非常具体的反映。

对俄乌冲突的发生有两种论述,美(西)的说法,认为俄罗斯是个"独裁政权",历来有扩张的习惯,俄违反国际法,攻击一个自由民主的主权国家,"吞并"他人的领土,这是不可接受的,要大力支持乌克兰抵抗,不然,其他欧洲国家会是下一个受害者。

这一论述背后的考虑,是北约东进,尽量扩大美西方在东欧的影响,认为俄罗斯不敢动手,就算动手,在美西方的支持下,也不可能取胜。再进一步,在战争的压力下,普京政权可能崩溃,亲西方的力量可能接手上台,在国际地缘政治上,这是一个对西方阵营有巨大利好的变化。

另一种论述,是俄罗斯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坚决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及被美西方武装化,在美西方坚持东向扩充的政策下,被迫采取"特殊军事行动"。这不单是俄罗斯的认知,也有一些美国人认同这种看法,如基辛格、米尔斯海默以及杰弗里·萨克斯,当然,这些观点不会受到美西方的重视。

特朗普可能会带来美俄关系的彻底转变

特朗普的态度,则是完全认同俄罗斯的看法,颠覆了美国政治主流过去几十年对俄罗斯及对这次战事的基本态度,一时之间,美国主流很难接受特朗普的转向。

特朗普彻底放弃了美国过去几十年对俄罗斯的政策,这是他在竞选时就已经明确宣示过的。到目前,美俄双方已进行多次接触,迅速解决了一些问题(外交事务、飞越俄领空的航权),至于俄乌战事停火的条件以及事后的安排,虽然目前正面临一些困难和阻碍,但也取得了相当多的谅解和共识,相信最后停火的结果,不会受乌克兰及欧洲的意见左右。

这一现象揭示了特朗普政府在地缘政治上的重大转变,预示着美俄关系可能会发生根本性逆转。这当然也会影响中俄关系,俄罗斯不再需要过分倚赖中国的支持,但也不会如一些人所担心的,俄罗斯对中国的政策会出现根本性变化,甚至联合美国来对付中国。在多极世界下,中、美、俄会形成顶层的三极,在一定距离的下一层,有欧洲、印度、巴西、南非,这将会是一个复杂、危险而又困难的局面。

四、中国仍是特朗普外交政策的重点

中国崛起对美国各方面造成严重挑战的事实,是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转变的一个主要原因,这与上届政府并没有什么分别。现实是,如果美国不改弦易辙,仍然维持过往的路径,很可能会输掉和中国的竞争,这是美国无法接受的事实,也渐渐成为美国的主流意见,是特朗普施政变化的背后原因,只是特朗普的处理手法不同。

目前除了关税问题外,中美关系相对平静,这很可能是由于特朗普需要时间部署、调整策略。这种调整看起来很有必要,因为自奥巴马为了针对中国,将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区后,美国对中国的种种打压效果都不显著,故此,美国必须寻找新的手段,才能保证中国不会超越美国。在这一问题上,特朗普的目标与其他人是一致的,只是手法很不同。

拜登政府的主要手段,是与盟国联手共同向中国施压,但在特朗普的新政下,这已变得不可能。加征关税是特朗普最重用的手段,除了直接增加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外,也会用强制手段,逼使其他国家也向中国增加关税。

国务院批准,自4月10日起,对原产美国的所有商品加征34%关税。

至于限制高科技产品向中国出口,特别是高端芯片,由于涉及的国家不多,在美国的压力下,实施这种限制相对容易,并且还会加强。不过,这两种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带来挑战,但无法从根本上阻止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充其量只能拖慢其在某一方面的发展速度。从近期的发展趋势来看,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

寻求和俄罗斯重建关系,会是美国针对中国的另一重大部署,俄罗斯看来也乐于处在左右逢源的位置上。一旦俄乌战争结束,美俄恢复政经关系,美国会将中国视为唯一的对手,这有助于美国集中力量进行针对性的打击。一些意见担心俄罗斯因此会疏离与中国的关系,这是过分简单的推测,普京不会那么短视,中俄关系发展到今天亦有一定的基础。

总而言之,能够肯定的只有一点,就是美国的新政府,仍会以中国为头号对手。但遏制中国的策略有何调整?仍有待观察。在此背景下,中美关系是否必然会全面走向恶化?看来也不是必然的,因为特朗普厌恶战争,喜欢做买卖,自认是交易高手,中美双方能否在一些问题上达成交换,这种可能性也不应排除。毕竟,特朗普曾声言,"中美同手"可以解决世界很多问题。

中美之间的竞争,以及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只能拖慢而不是改变中国走向强大的步伐,直到美国愿意面对、正视这一事实,并知道不能逆转时,问题才有可能解决。以美国好斗、好胜的民族性格,这一过程可能非常漫长。

五、中国台湾问题

鉴于特朗普对地缘政治的认知,台湾问题在美国政策的视野内可能出现根本性的变化。有别于传统的看法,特朗普不认为台湾问题涉及美国的根本利益,不认同维护"第一岛链"的必要性,不相信"失去台湾"会损害美国的信誉这一说法。他认为"保护台湾"不是美国的必然责任,台湾应该付出足够的补偿。相反,台湾的芯片产业会伤害美国的利益,危害美国的安全,需要返回美国。

在这种思维下,美国和台湾之间的矛盾很大,已引起台湾一些人极大的不安。这不是特朗普政府外交及国防系统官员的思维及立场,只是特朗普的个人观点。特朗普的国防、国安、外交班子,基本上是传统的极右、反共、反中分子,两者在这一问题上有很大的差别。美国的对台政策最后会如何,是特朗普与他的外交国防班子互动的结果,但特朗普会是最后的决策者。

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政府治下的台湾问题,有出现重大变化的可能。这种变化会偏向两个极端:一种是中方付出某些代价,与美方达成某种交易,解决了我国统一的问题;另一种可能是美方政策挑动了我方底线,我方被逼以武力解决。对这两种可能,我们应同时做出预案及准备。

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是处于被动位置,维持现状是美国能够做到的最大极限,而收回台湾则是我们明确及坚定的目标,成事只是时间的问题。美国现在亦有声音承认台湾回归中国是必然的事情,主动权在我方,这是台湾问题在特朗普上台后的基本格局。

六、对香港的影响

中美关系对香港的影响,是直接且巨大的。美国早已不承认"一国两制"的存在,针对中国内地的各种政策,无论是关税还是各种限制和制裁,都会用在香港。香港受到的最大影响,首先是在金融和股票市场。在美西方资金缺位或收缩的情况下,市场流动性大减,定价能力削弱,大大影响了香港股票市场的发展。

近几个月来因为各种原因(国家政策、科技突破)造成的复苏,持续性仍有待观察,不能过分乐观。香港金融市场如何在美国以外找到新的资金及企业参与,仍然是个难题。内地企业到美国上市越来越困难,加大利用香港市场是一个出路,这对香港会有所帮助,也是近来的趋势。

当地时间2025年3月31日,美国华盛顿特区,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 IC photo

七、特朗普现象的成因

特朗普的种种举措,力度很大,推行急速,已清楚显示出他"大破"的风格,这些动作多是基于他早有的想法,在不同的场合也作出过宣示,长时间内变化不多。他企图打破现有美国国内和国际秩序的目标是明显的,正如他日前在国会所宣示的,行动仍然处于开始阶段,会继续推动下去。

事实上,特朗普是在美国内部各种对现状极度不满的力量的支持下,再次上台执政的。他正领导着一场大变革,其目的是彻底整顿美国的国内秩序,也全面改变国际格局和美国在全球的角色。在一连串不寻常、甚至显得错乱的大动作背后,如果没有一套即使不是很全面及深刻的计划,至少也有一套构想、一种思维、一个清晰的目标,而且前后相当一致,思路非常稳定。这样大幅度的改变,不可能只是个人行为,必然有一股庞大的社会力量及社会现实做支持,在分析特朗普的政策及考虑如何应对时,不能忽视这一点。

我们应该留意这些新力量的组合,除了失落及不满的美国中下层阶层外,其成员也包含了不少新兴的高科技群体。他们在对政府过分规管的顾虑下,仍积极支持及参与了特朗普的新政,并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从邀请出席特朗普就职典礼的名单,及马斯克在新政府内的角色便可看得清楚。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组合,特朗普的施政,在各方面的表现,绝不能单从他的个人性格、脾气、行事风格来进行解释及推测。

特朗普的种种措施,针对的都是美国长期面对的严重问题:国内方面是机构臃肿、效率低下、浪费严重、赤字庞大,国际方面则是铺垫过大,力不从心。美国的国力已大不如前,维持原有的角色及地位困难重重,这一情况其实早已很清楚,但近几届政府和两党都没能正视,或者只是做些小修小补。特朗普这次当选回朝,很大程度是因为美国民众的不满,推他再上台就是期望他进行一次彻底的变革,包括用一些非常手段,至于后果如何,并不是一般选民的考虑,也不是选举政治能照顾到的。

以上观察试图说明,切勿小看特朗普的意图及举措,也切勿错判特朗普的动机、能量及目标。他可能失败,也可能转向,反反复复,但他正在推动一场既会改变美国,也会改变世界的大改革,在他目前的"大破"中,亦可以看到一些"大立"的苗头。

八、结语

特朗普政府的上台,标志着美国的各种政策会出现重大变化。因此,我们的关注重点不应该放在特朗普的个人行事风格、喜好或缺点这一层次上,更不应认为他心理或生理上有病。特朗普的政策随时会变,说变就变,这是一个事实,但这多是他务实、功利的处事态度,并不是因为他缺乏理论认知,或周详的计划,或飘忽的目标,更不是因为他是个疯子,有心理问题。

眼下是美国在二战后以来,内政及外交的一个全面转折,出现各种变化的可能性很多、很复杂,局面也很危险。如何正确认识这些情况、如何应对这一局面,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这一机会和形势,做好我们的工作,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