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预算占GDP比例已达6.7%的俄罗斯,不得不将35%海军预算投入核潜艇,其余资金,则被俄乌冲突每日2000万美元的消耗吞噬。当俄财政部将航母维修预算转为生产600辆T-90坦克时,这些坦克在乌克兰战场平均存活仅72小时--这种资源错位凸显了俄罗斯的战略困境。
冰海下的博弈
圣彼得堡遇袭事件,印证了取消阅兵的深谋远虑:
7月27日当天,多架无人机与无人艇突袭港口,机场被迫关闭。若按原计划举行阅兵,普京与数十艘舰艇聚集的场面,将成为绝佳靶标。
俄罗斯转而用实战展示力量:白海军演中,"格里戈洛维奇海军上将"号护卫舰,成功拦截无人机,普京同时宣布5个海军陆战旅扩编为师。
俄罗斯的豪赌已押上国运。他们以"石油换军舰"模式支撑造舰基金--每出口1吨原油就有3美元投入。但技术断层难以弥补:苏联时期31个海外基地只剩零星存在,舰用燃气轮机等关键技术,仍受制于西方制裁。当普京宣称"突破零部件100%国产化"时,现实是"北风之神-A"级潜艇的精密声呐系统,仍依赖进口芯片。
航母或许不会全面退出历史舞台,但对资源有限的俄罗斯而言,发展核潜艇与其说是战略选择,不如说是生存之道--毕竟冰层下的核威慑,仍是这个双头鹰民族最锋利的獠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