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涉港制裁升温,中方如何精准还击?(2)

2025-04-23 18:07  直新闻

李晓兵分析称,此次美方将6名中央驻港机构及特区政府主要官员列入制裁名单,明显是针对维护国家安全的核心职能部门,包括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警务处及国安委秘书处等。他指出,这一做法延续了美方近年来在涉港议题上的惯用逻辑,即对落实香港国安法的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打压,试图通过象征性制裁达到政治施压效果。

"从表面看,这是美方的'报复性'动作,实质上反映出其对香港治理架构的误解与干预倾向。"李晓兵分析道。

此外,当前美方在涉港操作上已经显示出明显的策略匮乏。李晓兵认为,在多次类似的制裁中,美方缺乏切实的法律依据,措施也缺乏实际效力。相关制裁对象并无赴美计划,也无相关财产涉及,美方所谓"冻结资产"之举更多停留在象征层面。

面对美方再次炒作"香港牌"、干涉中国内政,中国外交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以及外交部驻港公署相继就此予以强烈谴责。

香港特区政府4月1日严正表示:"美国发表所谓报告同时对依法履职的中央和香港特区官员任意实施的所谓'制裁',属卑劣政治操作,妄图恫吓维护国家安全的相关官员,明目张胆地对中国内政和香港事务作出干涉,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再次显露美国霸权主义下的野蛮,与其近期对不同国家及地区施以欺负和压迫手段的霸凌野蛮同出一辙。"

外交部驻港公署发言人9日发表声明表示,美国个别政客出于自身政治私利,公然诋毁抹黑香港经贸办,不仅干扰破坏港美正常交流合作,更暴露出其看不得香港安、见不得香港好的险恶用心。

郭嘉昆21日表示,中方对这种卑劣行径予以强烈谴责。美方在涉港问题上采取的任何错误行径,都将遭到中方坚决回击和对等反制。

反外国制裁法提供制度保障,反制对象延伸至"白手套"组织

李晓兵认为,中国此番反制有法可依、有理有据。

2021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为中国应对外部制裁与干涉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直新闻注意到,反外国制裁法第六条具体列举了中方可采取的反制手段,包括拒发签证、禁止入境、驱逐出境,查封、冻结在华财产,以及禁止中国境内的组织和个人与被制裁对象进行交易合作等,而此次外交部宣布的对美反制措施,正是依据该法实施,意味着中方对等制裁于法有据、程序正当。反外国制裁法这一法律利器使中国的反制行动更具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展现了中国运用法治手段捍卫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

其次,李晓兵指出,中方此次将非政府组织负责人纳入制裁名单,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中国不仅反对美国政府对香港事务的干预,也对其"代理人"式的渗透手段保持高度警惕。

李晓兵表示,长期以来,美国部分非政府组织在全球范围内活跃运作,实际充当美国政府推动其地缘政治目标的工具,被外界形容为"白手套"。这类机构往往在不便由官方出面的敏感议题上发挥"替身"角色,通过资助、培训、舆论引导等方式,在他国内部制造分裂、鼓动对抗,干涉正常治理。

"中方对于这些组织的过往行为有清晰掌握",李晓兵强调:"当其干涉行为被明确识别并坐实之后,中方有权依法依规采取反制措施。"在他看来,将非政府组织负责人纳入制裁名单,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重要象征意义,体现了中国依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定立场。

在谈及中方制裁的时机与方式时,李晓兵指出,中国一贯主张以"后发制人"的方式应对挑衅和干涉,既争取道义制高点,也让国际社会看清事件的起因与实质。他表示,美方在涉港问题上频繁采取制裁、立法等举动,实质上是在不断触碰中方在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上的红线。中方在反制时展现出高度克制与战略定力,既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也维护了大国应有的负责任形象。

"我们不是激进'脱钩'的倡导者,也不主动寻求对抗。但任何侵害中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行为,都必将受到坚决回击。中方对等反制有助于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向世界表明中国捍卫核心利益绝不让步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