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被劫持”对中欧关系有何影响?德国180度变脸转向令各方错愕(3)

2025-11-04 14:42  头条

10月底,会谈刚结束,德国总理默茨突然宣布一项令人瞠目结舌的决定:计划投入超过20亿欧元,更换德国境内所有中企参与的5G设备。

他的理由是"不能让中美来决定技术的未来",这话听起来像是强调自主,但细一琢磨,逻辑并不通顺。

如果说之前德国是被美国推着走,那么现在美国态度缓和,德国却反手更激进,显然另有隐情,这背后,其实藏着欧洲更深层的结构性焦虑。

一方面,是对制造业竞争力下滑的恐慌,俄乌冲突期间,欧洲军工产能被彻底"验了货":北约炮弹远远跟不上乌克兰的需求,反而是俄罗斯在没全面动员的情况下,产能还压了欧洲一头。

这不是战术问题,而是产业根基出了问题。高端制造被外包、技术研发被削减,欧洲在"和平红利"里泡太久,忘了怎么造东西。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制造的强势崛起自然成了"威胁",德企在5G、汽车电子、新能源等多个领域正面遭遇中国企业的竞争,欧洲部分政治人物索性不再讲"市场逻辑",而是转向保护主义路线,用行政手段"排除竞争"。

另一方面,是观念上的惯性,在长期的舆论引导下,欧洲部分政界与媒体仍难以接受中国的对等反制,比如稀土出口管制、对荷兰企业的调查,一旦中国也玩硬的,他们反而觉得"这不符合规则",说白了,还是没从"施恩者"心态中走出来。

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心理层面的"转不过弯",默茨的180度转向,也许不只是政策,更是一种文化上的应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