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为欧盟相对于日本来说,有更强硬的底气,在关税的问题上会更加的强硬,但是没有想到,欧盟最终还是和特朗普签署"丧权辱国"的贸易协议,不仅要对美国开放市场,还要成员国购买1.35万亿的美国商品,同时美国对欧盟成员国加征15%的关税,以及附加50%的钢铝关税。
欧盟为什么会答应签署这份近乎离谱的贸易协议?这样的协议会让欧盟像日本一样失去30年么?
协议解剖:15%的糖衣裹着三颗苦药丸
7月28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大张旗鼓的宣布,和欧盟达成了贸易协议,并且将这份协议称之为"这是最大的一笔交易"。
从内容上来看,这份协议与日美得贸易协议比较类似:欧洲要接受美国向其征收15%的关税;
欧盟对美国开放市场,并且美国商品以零关税进入欧洲;
欧盟对美直接投资增加6000亿美元;
欧盟承诺购买7500亿美元美国生产的能源产品,并且加大采购美制军备装备。
消息公布之后,美股期货立马跳空高开。从协议的内容来看,欧盟妥协的幅度很大。
汽车关税从27.5%降至15%看似德国胜利,但别忘了此前乘用车关税仅2.5%。
更为重要的是钢铁铝制品,特朗普死死咬住50%关税不松口,冯布莱恩和明显没有在欧盟成员国争取利益。
欧盟承诺的7500亿能源采购,表面是减少对俄依赖的阴谋,实则掉进美国页岩气资本局的套路。以后得欧洲,将会在基础化工品和能源制造上彻底失去自己的优势。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得意宣称"欧盟首次全盘接受美国工业标准",这句话藏着比关税更狠的杀招。
也就是说,未来的欧洲或许更深层次的要被美国经济殖民。
欧洲困局:为什么非要吞下毒苹果?
俄乌冲突后欧洲气价峰值冲到每兆瓦时350欧元,比美国贵出7倍。现在的欧洲没有多余的选项,当欧盟众多成员国义无反顾的加入北约的时候,就注定在军事安全上全部要听命于美国。
德国三大车企(大众、奔驰、宝马)占欧盟对美出口的18%,27.5%关税下相当于每年白扔97亿欧元利润。
所以消息发布之后,德国经济界批评声音四起,大多数企业对欧盟签署的贸易协议十分不满。
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贸易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利安·辛茨尖锐指出:
即便15%的协议也将"以损害世贸组织权威为代价,从长远看无疑是错误方向"。他建议欧盟应当联合加拿大、墨西哥、巴西和韩国等理念相近国家组建联盟,而非被美国各个击破。"这样我们才能在华盛顿获得重要筹码",从而有效制衡关税威胁。
当特朗普威胁8月1日升至30%,欧洲的车企认为,生产线停摆比妥协更致命!经济理性输给了政治恐惧,这就是欧洲的"慕尼黑时刻"。
欧盟委员会主席任期只剩半年,急需政绩续命。在欧洲所有的成员国里,或许只有德国才知道这份贸易协议意味着什么。
因为当年在1985年的时候,德国也和日本一样与美国签署了"广场协议",德国最终虽然没有走出失去30年的经济趋势。
有一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德国获得了俄罗斯的廉价能源,这让德国的化工产品和工业产品拥有了巨大的优势。
而现在整个欧洲都需要从美国进口高价的能源,那么就意味着欧盟的工业产品未来将会失去成本优势。
现在的欧盟面临很大的困局依旧是在军事安全上依旧需要北约的共同防御,其次无论是北约的领导人还是欧盟的领导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听命于美国。
短期看特朗普赚得盆满钵满:270亿关税收入入账,6000亿投资填补科技泡沫缺口,军工能源股集体飘红。但通胀魔鬼正在复活,15%进口关税推高消费品价格,沃尔玛已预告圣诞季涨价11%。
当德国车在美国涨价,中国新能源车企正悄悄调整定价策略。
世贸组织前副总干事艾伦·沃尔夫看得透彻:"美国已撕掉自由贸易领袖标签"。供应链咨询公司Tidalwave记录到惊人变化:越南收到47家欧洲企业迁厂咨询,墨西哥汽车配件订单暴增210%。当世界绕着关税高墙砌砖头,全球化棺材板又钉进一颗钉。
这一次欧盟签署的贸易协议,或许成为了世界经济格局大变的注脚,长时间发展下去,欧洲或许因为欧盟的妥协,会像日本一样经济活力直接会失去30年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