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淳于:“想办你就办你”,韩国人反思还有用吗?

2025-09-09 14:00  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余淳于】

刚刚过去的周末,美国移民和海关执法局(ICE)的一次突击行动,震动了远在万里之外的韩国。

当地时间9月5日,位于佐治亚州的一家韩国现代汽车电池工厂遭遇ICE突击行动,400多名员工被捕,其中约300人为韩国公民。

这是美国国土安全部有史以来在单一地点执行的最大规模执法活动,而且这次行动距离韩美首脑峰会仅仅过去了不到两周的时间,时机尤为敏感。峰会期间双方刚展现出积极的合作意愿,包括就高达350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达成初步共识。

2025年9月5日星期五,位于美国佐治亚州埃拉贝尔的现代Metaplant电动汽车制造工厂。 彭博社

事发工厂位于佐治亚州萨凡纳以西的埃拉贝尔地区

如此一闹,不但稍有回暖的美韩关系被蒙上阴影,美国当前移民政策的严厉倾向及其对外资企业的复杂态度,也令国际投资者感到不安。特朗普的"左右互搏"开始让外界迷惑。

此次事件在韩国和美国国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发酵。首先,是韩国的各界的反应。

事发工厂位于佐治亚州萨凡纳以西的埃拉贝尔地区,该工厂为现代汽车与LG新能源合资开设的电池工厂。

从公布的照片来看,韩国工人被拷上手链、脚链,完全被当成了"犯人"--这一幕在国际上迅速传播,让韩国国内直接"炸锅"。

图片来源:ICE

原本被视为韩美合作的一项重大成果,如今却被许多韩国民众视作"背后插刀",实在令人难以接受。韩国民众也是非常愤怒:说好的盟友呢?说好的投资呢?特朗普这是演哪出?

除了大骂美国"不守信用"外,部分"聪明"的网友立马开始炮轰韩国政府,似乎逮捕韩国员工的是李在明,而不是ICE。

当然,从韩国主流媒体这几天的社论来看,韩国对此次事件的看法是比较担忧和焦虑的。8月下旬韩美首脑会谈前,其实韩国精英群体的弦就绷得很紧,许多人担心李在明能否抗住特朗普的压力,为韩国争取到比较有利的条件。

好在最后双方谈得还不错,一时间仿佛合作无间,前景光明,韩国方面甚至开始畅想李在明陪同特朗普一同访华的美好画面。但现在却因为这样一场执法行动"一夜回到解放前",韩国一顿操作结果"热脸贴了冷屁股",甚至沦为国际社会的笑柄。

韩国最担心的莫过于可能产生的"寒蝉效应"。许多在美国的韩国企业--尤其是半导体、造船、新能源等关键领域--都采用类似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它们担心ICE的这次行动只是一个开始,一旦ICE扩大调查范围,将严重影响韩企现有项目的运转乃至未来投资决策。

除此之外,韩国企业还需要开始重新评估在美经营的法律与政治风险,甚至可能调整全球供应链布局,避免过度集中于美国。美国ICE这种"不分青红皂白,先抓再说"的做法可能会引发韩国企业普遍的投资焦虑,"想办你就办你"意味着美国的营商环境恶化,搁这谁还敢来?

这并非是韩国人第一次遭遇背刺。

自2007年韩美FTA签署以来,韩国一直期望能在人员流动等配套制度上获得更多便利,却始终未能实现。尤其令韩国企业感到不满的是,在已经同美国签署自贸协定的国家中,韩国几乎是唯一没有获得任何专项工作签证配额的国家。北美自贸区除外,新加坡、智利、澳大利亚等国公民均可通过特定签证类别(如H-1B1、E-3)更加便利地进入美国工作,而韩国人却必须参与H-1B的随机抽签。

这种制度层面的不对称,客观上把企业推向了法律风险的边缘。这次事件再次激起韩国国内对韩美FTA"不平等性"的批评声音,认为韩国未能真正获得"盟友待遇"。此前美国在关税谈判中无视FTA规定、对韩征收与日本和欧盟相同关税的做法,也让不少人感到这一框架正变得越来越脆弱。

有趣的是,除了韩国国内反美情绪发酵,美国国内反对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阵营的网民也吵翻了天,甚至喷到举报人托里·布兰纳姆不得不关闭其社交媒体的评论功能。

布兰纳姆作为一名退伍军人,目前正在竞选佐治亚州联邦众议员,而她本人也是特朗普的坚定拥护者。她声称自己投票给特朗普,就是为了"终结非法移民"。

从事件爆发以来,布兰纳姆几乎每天都在社交媒体(TikTok)上做出回应,其观点大概可以概括为:

一、现代汽车工厂存在所谓的"苦役劳动"(用她自己的话叫slave labor/wages);

二、举报是由她发起,但拘捕决定由ICE作出,与她无关--暗示这是特朗普政府的决策,而她作为支持者并无过错;

三、非法移民抢走了美国人的工作岗位。

对此,评论区呈现出近乎清一色的讨伐与批判,核心论调也非常简单:现代汽车集团于2022年决定对佐治亚州进行投资,这笔投资的确为当地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如今工厂关闭,意味着工作岗位也没有了,更别谈移民和美国人抢饭碗的问题了。

从布兰纳姆和网友的"对线"情况可以看出,她希望极力撇清自己作为举报人和ICE决定执法之间的关系,同时网友对于她的所作所为也表达了强烈的不满。网络截图

从现代汽车集团的官网中,可以找到投资的具体情况:

2022年6月,HMGMA(现代汽车美国电动车工厂)正式成立,并在四个月内破土动工,项目发展速度空前。

现代汽车集团在佐治亚州的投资总额达126亿美元,涉及HMGMA以及与LG Energy Solution和SK On的合资电池企业--这是该州历史上最大的单笔投资,预计到2031年将在HMGMA创造8500个就业岗位。

截至2024年7月,HMGMA供应商已宣布在佐治亚州12个县投资超过25亿美元,创造约6900个就业岗位--这比最初预计的10亿美元额外投资高出一倍多。

事实上,在该工厂中,韩语是主要的工作语言(其次是英语和西班牙语),美国本地工人即使具备基本技能,也往往难以在短期内适应这种高度"韩式"的生产环境,更不用说该工厂还未完全竣工。所以,MAGA希望外企用人的时候也可以遵循"美国优先"原则的想法是完全不切实际的。

网友为表达对这次事件的不满而制作的图片

可以看出,一部分美国网民对此次行动的反感程度不亚于韩国人,他们认为这是MAGA支持者的又一次"无脑"操作。

最后值得分析的是特朗普政府在此事中的角色。尽管ICE属执法部门,但如此规模的突击行动不可能未经白宫授意。那么,为什么特朗普选择在此时对现代汽车下手?毫无疑问,此次行动并非孤立事件。

自六月以来,特朗普政府开始大规模逮捕非法移民,旨在向支持者展示其打击移民、保护本国就业的强硬姿态。尽管此次针对的是合法签证滥用问题,但逻辑一脉相承:通过突出"保护美国工人"的主张,巩固基本盘支持。对于特朗普来说,他急需通过可见的"政绩"回应选民期待,转移其在其他议题上可能受到的批评。

此外,特朗普在政策发言中多次强调"外国投资应带来美国就业",并暗示欢迎韩国企业带来的资本和技术,但前提是必须优先雇佣美国人。此次行动可被视为一种威慑信号,提醒所有在美外资企业:即便是在高层会谈达成友好共识之后,美方仍将严格执行劳工与移民法律,企业必须尽快适应"本地化"运营的要求,而企业要达成这一要求显然存在诸多现实实阻力......

尽管韩美投资协议已经初步达成,但特朗普一向以"交易型思维"和"极限施压"著称。因此,不排除此举意在试探韩方底线,为后续谈判--如驻军费用分摊、继续扩大在美投资或其他双边议题--积累筹码。通过制造"可控的紧张",特朗普政府可能试图迫使韩国在更多领域做出让步。

当然最为重要的一点,还是韩美间的不平等关系。即使韩美已经达成双方都"颇为满意"的投资方案、即使韩美首脑会谈度过了"融洽"的140分钟、即使韩国现代汽车工厂对佐治亚州的投资很重要,但如果要选择一个杀鸡儆猴的对象,这是最扎心的事实:韩国始终是美国眼里"可以得罪"的盟友。就算你投了资、谈了合作,该拿来开刀时,特朗普绝不会手软。对此,韩国除了忍气吞声、按特朗普的规矩行事外,根本没有什么办法。

总结来说,韩国恐怕又得重新掂量一下自己的分量。事件发生后,韩国政府9月8日与正在推进对美投资项目的企业紧急召开座谈会,检查赴美出差签证相关制度,重新评估所有在美员工的签证状态。然而,即便美国以如此方式对待韩国,韩国对美投资大概率仍将持续。甚至,保守势力很可能借此事再度渲染,将其解读为特朗普政府逼迫李在明站队的一种施压信号。

对特朗普而言,他的核心关注点在于持续积累政治胜利,以巩固MAGA基本盘的支持,其他因素--包括盟友的感受或国际形象--他都不在乎了。

而对美国整体来说,如何在"开放投资"与"保护就业"之间取得可持续的平衡,依然是一道难题。对于其他跨国企业而言,这次事件无疑是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当前美国国内环境的现实复杂性与潜在风险。无论特朗普此举是出于选票计算还是战略威慑,这一事件都将成为韩美关系乃至全球经贸生态中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信号,值得长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