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淮安的王女士遭遇了一件怪事:她因反复呕吐,体重一下子掉了30斤。经医生检查发现,导致她频繁呕吐的"罪魁祸首",竟是大脑的呕吐开关失灵--王女士患上了一种容易被忽视的罕见病"极后区综合征"。
王女士半年来一直呕吐不止,吃什么吐什么,瘦了30斤。她辗转于消化科、中医科、甚至是心理科,都没有任何发现。她的各种检查结果都"一干二净",医生也一个个"束手无策"。直到她最近出现了头晕、言语不清的症状,才被送到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检查发现,问题根本不在胃里,而是大脑里的"呕吐中枢"出了问题,患上了罕见的神经内科疾病--极后区综合征。
这个病的名字虽然陌生,但症状非常"亲民":患者一开始的表现就是恶心、干呕、打嗝等消化道症状,常被认为是胃病。而这一检查,往往又是阴性,找不到原因,患者就只能被当成胃病治疗。直到后来患者出现头晕、口齿不清、走路不稳等神经症状,才会被转到神经内科。很多像王女士一样的患者,都是在病情加重后才确诊,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
极后区是大脑呕吐中枢区,该部位一旦发生病变,就可能导致顽固性呕吐,且常规检查不能发现。该病之所以常被忽视,是因为没有像肿瘤、心脏病那样的靶标,许多医生的第一反应是"查胃、肝、胆",没想到是脑袋出了问题。王女士的遭遇,是对医疗误诊率的警示。
医学的发展已经让很多疑难杂症无所遁形,但也有一些"漏网之鱼"藏在常识背后。王女士的经历让人唏嘘不已的同时,也发人深省。很多时候,我们的思维定势仍然停留在"哪里痛看哪里"的层面,而没有意识到,人体是一个整体,大脑更是掌控着许多我们没有意识到的功能。而像极后区综合征这样的疾病,既考验着医生的专业知识,也考验着整个医疗体系对罕见病的认知和处理。
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其实也反映了普通患者求诊的无奈。谁又曾想到过"胃不好"竟然查到了脑袋里,多数患者没有诊断之前都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检查与失望的轮回,这种周折不仅是金钱和时间的耗费,更是精神上的煎熬。希望这个个案能让更多人看到,让医生看到:当"找不到病因"的时候,转换思路,或许就能打开局面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