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代购有合理性但不可失了底线(3)

2025-01-15 11:23  新重庆-重庆日报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的代购者标榜自己"安全靠谱,全流程透明",但被问及是否有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等,对方则一头雾水,甚至反问记者:"我又没开实体店,不需要吧?"

消费者维权也是一门"体力活"。每次问题产生后,部分消费者选择忍气吞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为了这么一个小东西,我才懒得去维权",是不少消费者的共同心理。此外,也有部分消费者认为维权的流程烦琐,耗时费力,即使维权成功,前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最终回报不成正比。

守护食品安全。朱慧卿 作/新华社‍

在没有网红商超的三四线城市,食品代购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市场空白。对于想靠代购食品"赚点小钱,补贴家用"的人来说,这一行容易上手,不需要过高的技术门槛。

须看到,食品代购既是市场繁荣的蓝海,也是暗处"埋雷"的风险区。不能将它"一棍子打死",也绝不能让它成为食品安全的短板、缺口。

面对新业态,监管的尺度不妨再细一点。"食品安全是对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应进一步完善法规细则,明确食品代购的经营边界,将其纳入法律规范范畴。监管过程中,有关部门要及时补位,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应加强横向配合、协同执法。

比如近日,全国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民意征集系统正式上线。由消费者直接提出需求,市场监管部门组织抽检,及时向社会公布抽检结果,并对不合格食品进行核查处置。

应对新挑战,商超的点子要再多一些。食品代购的根源,是消费者有需求。搞"饥饿营销"也好,还是依靠"物美价廉"取胜也罢,一旦食品代购出现问题,打的可不只是代购者的脸,也会影响商超的品牌形象。

一方面,可适当优化销售策略、购买机制等,让更多消费者有机会直接购买,铲除不良代购滋生的土壤。另一方面,可合理拓展配送范围,打破地域限制,将自家的明星食品送到更广泛地区的消费者手中。

去年底,胖东来就发布了"史上最严"的代购行为管控措施。最近有媒体调查发现,不少顾客表示胖东来"频繁出击"限制代购之后,效果比较明显,卖场内的秩序越来越好。

回到老问题,消费者的眼光再擦亮一点。消费前,应尽量选择有资质、专业的经营者或经销商,可理直气壮地行使知情权,核查代购商家的营业执照等。消费后,若遭遇食品安全问题,也应做好证据搜集,即刻通过正规途径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维权。

在消费日益多元的今天,我们期待守护食品安全的无数双"手",能从每一个环节紧紧相扣,让每个人都能安心畅享美食带来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