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一妻制”可能会消亡?未来取而代之的,是这3种婚恋模式?

2025-02-11 14:22  网易

婚姻制度是维持家庭和谐的一个基本制度,它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同时也关系到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人类婚姻制度从远古发展至今,经历了几万年来沧海桑田的变化,未来也将继续变化,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婚姻制度才是理想的呢?

或许没有完美的婚姻制度,但无可厚非当今的年轻人不再被固定的模式所束缚,他们越来越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而这可能意味着传统的一夫一妻制度将不再是唯一的选择,或将消亡?

一、婚姻制度"变幻莫测"

在中国原始社会最开始的阶段,婚姻制度是不存在的。在远古的人类蒙昧时期,由于没有固定配偶,只能通过自己的母亲来确定氏族,后来随着私有制的发展,父权制推翻了延续万年的母系制度。

那时一夫多妻制度曾在历史上存在。但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这种模式被认为是对女性的不尊重。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渐强调男女平等,这也使得一夫多妻的模式不再被支持。

新中国成立后,一夫一妻制度才得到了法律的保护。一夫一妻制是最符合社会发展、最公平的一种制度,但到现代社会,一夫一妻制却面临诸多考验。

曾经一位北京医科大的一位教授认为一夫一妻制度会使90%的人生病,这种病来源于他们之间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你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觉得可笑。但真正美好的婚姻不会压抑任何一方的需求。

近年来,男女比例失衡的现象愈演愈烈。据中国卫生局发布最新消息,到2030年光棍可能达到一亿四千多万,数据还在不断的往上涨。

再加上如今快节奏的生活,快节奏的生活导致人们可能更多的着眼于眼前的热情。也就出现了很多快节奏的恋爱和快餐式的开始和结束。不像以前的父母爱情,车马慢,一牵手就是一辈子。

但随着现如今社会上各式各样匪夷所思的婚姻模式的出现。一夫一妻制度正在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变革。

尽管一夫一妻制仍然是主流。当人们不再被传统的婚姻模式束缚,更多元的婚恋模式就会不断涌现。那么未来的婚恋模式将会是什么呢?未来可能会被哪三种模式取代呢?

第一种就是形式婚姻,顾名思义名存实亡的婚姻。明明两个人已经结婚,但是为了凑合过日子,下班回到家也没有沟通,各玩各的手机。人虽在一起,但精神世界分离。

也许因为是有了孩子,所以就将就过日子。婚姻带来的不适只能通过自己独处来恢复。

夫妻之间没有多少感情而言。当爱人不像爱人,家不像家,婚姻还有何意义可言?

还有家族婚姻,为了家族生意俩个人维持着婚姻。这种只有利益模式的形式婚姻,毫无夫妻的情感可言,有的只是人际关系的维持和利益的交换,但这种只存在于世家大族。

还有注重独立的形式婚姻,这样的婚姻模式在一些明星大腕,资本大佬这些高净值的人群中,生活上互不干涉,各忙各的事业。在生活上更注重个人空间和个人享受。

还有就是打工夫妻,虽然有家庭有孩子,可这离家就是一年半载,甚至三年五载。大家将这种分居式的婚姻称之为"丧偶式婚姻",这种婚姻使得两个人不同心不同德。

可这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他们有精神上和生理上的需求。时间一长他们就抱团取暖。这种模式先不评判对错,但这种模式确实解决了打工族的精神和生理上的需求。

这种也俗称"临时夫妻"的现象。在我国这是不合法的,也违背中国人的思想道德的行为。

第二种就是只同居不结婚的模式。又可以称为生活伴侣模式,这类人认为结婚不等于拿到一张可以永远规避风险的票据。这是一些超前的年轻人试婚模式转换而来的。

当代结婚率虽然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但谈恋爱的人却一直不在少数。他们可以不结婚,但不能不恋爱,这就是当下绝大部分年轻人的常态。

他们更注重情感上的共享。

其实这也成为一部分人的婚姻选择。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伴侣之间的感情和相处模式,而不是传统婚姻的形式。

从法律层面来看,他们不受法律的保护,对于双方的约束很小。也不需要承担婚姻所带来的责任。

在当下,同居不结婚已经是一股潮流,能够让彼此在陪伴中变得更好。

这给那些不想结婚,但想生孩子的女性提供了机会。

为了人口问题着想,某些省份己经有未婚生育的规定了。为了迎合趋势,一些国内地区已经允许未婚生育孩子上户口了。

第三种形式就是不婚不育的单身主义模式。单身主义代表了一群人对传统家庭,婚姻观念的反叛。他们认为婚姻会束缚自身的自由,认为婚姻并不是必须的。

相反,婚姻还会降低自主性,影响事业的发展。单身主义并不是人们不再热爱,关注爱情和亲情的产物,而是面对婚姻生活的一种应对方式,一种个体自由的选择。

现在单身一族的人群在不断增加。或是见多了婚姻不幸福的事例,或是对婚姻未知性和不确定性的恐惧。

又或许是结婚太繁琐了,或是婚姻的责任,小孩的扶养,都约束到他们不能自由。还不如过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生活。

农村老家也有很多光棍。当前的一些年轻人压力太大了,结婚吧彩礼车子房子,嫁妆金银首饰实在是负担不起。

导致很多30多岁不结婚的已经变成常态了。甚至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大家已不足为奇了。

然而女性选择不结婚,因为经济上独立了。赚得可能比男性还多,有车子有房子,自己过得幸福快乐,怕一结婚又要生孩子又要照顾家庭,还要处理人际关系。

如果没有找到一个认定了下半辈子的人步入婚姻的殿堂,抱着宁缺毋滥的心态。宁可单身也不愿意将就。

这样一来也不用经历婚姻中的鸡飞狗跳。与其卷入一长糟糕的婚恋关系中,不如选择单身,可以拥有更多的私人空间,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事业。

避免受到鸡毛琐碎之事的影响。不用忍受婚姻生活的种种弊病,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和资源,关注自身需求,丰富自身经验。但有些人认为这些单生人士没有真正体会过爱情和家庭。

三、"多元化"模式并存

多伴侣制度在某些文化中仍然是较为罕见的。但一些社群和组织开始探索这种新的婚姻形式,并试图建立更平等和和谐的关系。

多伴侣制度承认了个体对于多样性和变化的需求。主张人们可以同等地与多个伴侣建立稳定和平等的关系。

新西兰的文化环境十分包容,新西兰最高法院承认"多夫多妻"制。这使婚姻选择进入到一种丰富且具有创造性的新阶段,这种多元婚姻能够帮助我们打造出更紧密的感情。

对于平常人来说这还是一个颠覆性的观点。这种表面相敬如宾,实则双方都在装模作样的夫妻,只剩下台面上的功夫了。

另外是同性婚姻模式,是指同性之间建立的法律承认的婚姻关系。在过去几十年里,同性婚姻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得到认可和尊重。

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将同性婚姻合法化。同性婚姻合法化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社会对同性恋人群的歧视和排斥,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包容和多元化的社会。

虽然在中国尚未合法化,但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法律所认可。这些新型的模式已经成为了年轻人对婚姻观念的重要选择。我们应该多种婚姻模式共存的趋势。

总的来说,婚姻模式虽然在现代社会中不同于传统的结构和观念。但是不管是何种形式的婚姻,它们背后的价值观都应该是尊重和包容。

在这个大的环境之下,我们应该给予越来越多人创造自己的家庭和家乡生活的机会。同时,也应该尊重并接纳传统,不得不承认多元化婚姻已经成为一个趋势。

不同的婚姻关系对应着不同的需求群体,每个人都有选择适合自己的婚姻形式的自由。但不管是什么样的婚姻形式,两个人在一起最基本的条件还是相爱,只有这样才能谈得上是幸福的婚姻。

结语:

说实话,一夫一妻制真的会消失吗?不会消失。至少表面上是存在的,但是他真的在正走向衰落吗?

不会,一夫一妻制始终是现代社会的主流婚姻形态。但是随着自由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会去尝试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在这个大趋势下,一夫一妻制的走向已经不那么明确。我们应该重视这个现象的出现,而不是简单地解读为一夫一妻制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