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态度由“暧昧”转为“强硬”,特朗普是美对俄政策最后一道防线吗?(3)

2025-07-21 14:28  中国网

其次,通过军事援助绑定6月北约峰会各国国防开支占GDP5%的承诺,武器转售加速资金回流美国军工复合体。吕特称,德国、芬兰等出资国需持续购买美制装备填补军援空缺。

第三,美国以"协调者"身份规避直接冲突风险,同时牢牢掌控对乌军援主导权。俄罗斯总统发言人佩斯科夫表示,美国此番操作并没有改变任何实质内容,这种做法"纯属生意"。

此外,特朗普同样加深了对乌克兰的战略掠夺。暂停军援期间,美方迫使乌方接受矿产开发协议,此番恢复援助实为"杠杆两头加压":在战场层面,乌军获得"爱国者"导弹暂缓危机,但远程打击武器交付滞后,难以扭转战场形势。在经济层面,美国通过"有偿援助"机制将债务链植入乌克兰重建进程。泽连斯基与特朗普通话后声称"高效合作实现和平",表明乌方对美战略依附加重,为获取军援不得不出让更多战略利益。

美战略短视终将失道寡助

从高调预告到14日公布对俄施压政策,特朗普政府看似"凌厉"的组合拳,实际上暴露出对俄罗斯反制手段的"枯竭"。首先,俄罗斯已被排除SWIFT系统且能源贸易转向本币结算,关税大棒的实际效力存疑。当前,美俄年贸易额仅35亿美元,尚不足中俄贸易额的3%。所谓100%关税威慑,难以获得显著效果。其次,即便特朗普政府推动更激进的《2025年制裁俄罗斯法案》,拟对从俄罗斯进口油气和其他能源产品的国家征收高达500%能源关税,其执行也面临双重困境:其技术上难以追踪脱离SWIFT系统的俄罗斯能源交易,同时在经济上可能引发其他国家对美反制的连锁反应。

美国将和平进程压缩为50天倒计时,以关税替代外交智慧,用武器输出替代安全保障,显露其战略格局的狭隘。"全球南方"国家目睹美国对乌克兰战略资源的索取、对主权决策的干涉,更加警惕"基于规则的秩序"背后的掠夺本质。当欧洲被迫承担军费而乌克兰"抵押"未来时,美国计算的仍是军火利润与选票收益,这终将消耗其最后的地缘政治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