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不及特朗普上台,27个国家开始集体转向中国,德国抢先一步

2024-12-01 11:09  头条

11月22日,中国商务部发布通告,指出经过初步审查发现欧盟为其乳制品产业提供了过多的补贴,因此决定扩大相关反补贴调查范围。据悉,中方此次增加的反补贴项目多达10项,涉及欧盟以及丹麦、法国、意大利和荷兰等多个国家。而由于欧盟是中国第二大乳制品来源地,这一反制措施在欧盟内部引起了高度警觉。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中方宣布扩大反制措施后不到24小时,欧洲议会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兰格却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欧盟与中国的关税谈判已取得积极进展,并接近就取消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达成解决方案。兰格宣称,即将达成的协议,将允许中国以承诺的最低价格在欧盟销售电动汽车,这意味着中方此前提出的价格承诺已得到欧盟的认可。

要知道,自10月底欧盟决定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所谓的"最终反补贴税"以来,中欧双方一直在进行紧张的谈判,然而始终没有结果。兰格透露的这一消息,无疑为持续一段时间的中欧电动汽车贸易争端带来了转机。那么,欧盟为何会在对华加征关税问题上改变态度,这与中方扩大反制又有何关联呢?

从现实层面来看,一方面,此前中欧双方已就关税问题进行了至少13轮的谈判。在这个过程中,中方致力于和平解决问题的诚意得到了充分体现。另一方面,欧洲议会的态度转变与德国政府的积极作为有很大关系。

德国总理朔尔茨在G20峰会上明确表示,希望中欧通过对话谈判尽快解决电动汽车关税问题,并承诺将为此作出积极努力。兰格在接受采访时也承认,德国汽车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一旦中方采取反制措施,德国车企在华地位将受到冲击。

除此之外,随着特朗普在美国大选中获胜,欧洲面临的外部形势也将发生重大变化,这或许也是欧洲议会"求变"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近期表态来看,特朗普上任后将继续推行"美国优先"政策,不仅将对华加征关税,还将对欧洲出口产品实施高关税限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特朗普的这一政策倾向,相当于是给中欧关税问题解决送上了"助攻"。

而中方扩大反制也反映出在关税问题上的强硬态度,让欧洲明白自己已经处于进退两难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欧洲不化解与中国的贸易分歧,将可能在东西方市场都受到阻碍,对欧洲经济造成更大打击。为了避免被中美夹击,欧盟必须做出取舍。因此,此次欧洲议会主动释放和解信号,可能是欧盟在寻求平衡和自保的一种表现。

因此,兰格在采访中明确与美国划清界限,强调欧盟与美国的立场不同,美国加征关税是为了将中国电动汽车排除出市场,而欧盟"只是希望实现公平竞争",这其实就是在为欧洲未来可能受到的美方威胁做准备。可以说,在电动汽车对欧出口问题上达成价格承诺的协议,是双方各退一步的解决方案。

然而,现在还未到放松警惕的时候,因为在欧盟内部真正负责具体实施的是欧盟委员会,而欧盟内部亲美势力庞大,包括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在内的许多人都持亲美立场。这意味着,欧洲对于关税政策的态度还有可能发生变化。

在这种反复震荡的局面,中国需要坚守既有立场,不给对方任何产生幻想的空间。必要时,也可以继续采取果断和坚决的反制措施,为自己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只有坚守立场、积极应对,才能在这场博弈中取得最终胜利。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