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糖尿病患者
根据最新数据,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超过1.4亿人。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泡脚是尤其要注意的。尤其是已经有了糖尿病足--这一并发症的群体。
糖尿病足患者大多下肢远端神经异常且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简单来说,他们的血管不会因为温度的高低而张缩,泡脚并不会给血液流通带来帮助。相反,他们对温度的感知远不如普通人敏感,有人觉得很烫的水,他们却可能觉得还正常。极易发生烫伤。
而且,糖尿病足患者的足部皮肤相对脆弱,一旦烫伤,后果比普通人严重得多,若不及时就医,甚至会导致足部感染、溃烂。
4 足癣患者
足癣又称脚气,并不只是人们想象中的"闷久了所以有味道",而是一种真菌感染。许多足癣患者泡过脚也许会短暂觉得舒缓,还相信热水把真菌杀死了,其实这不过是饮鸩止渴。
研究显示,只有把真菌放在100摄氏度的水中煮沸10到30分钟,才能让真菌灭活,失去致病性。但问题是,谁会拿开水来泡脚?有人习惯用脚来试温度,用脚尖碰一下就已经烫得不得了了。
相反,热水还会让足部毛细血管扩张,因此导致继发性细菌感染。
"泡脚加药材更养生"?
大可不必!
很多人在泡脚的时候喜欢加一个"足浴包",里面有各种药材,觉得这样能让泡脚的效果更好,但其实完全没有必要。
药物真正对人体带来影响,就必须穿过皮肤或毛囊等组织到达真皮层,才能被毛细血管吸收。众所周知,你的脚大多时候都承载着你大部分的重量,很多长辈们甚至脚上长着厚厚的老茧。那些营养物质想穿透这些来渗入体内,可是难于登天。
一份调查提到,足底的吸收率和渗透率,和头皮、背部、前额等人体组织相比,是光荣垫底的。把枸杞用在泡脚桶里,还不如喝掉来得实在。
有人或许会问,那些外涂类的药膏难道也没用吗?
这里就要引出一个概念:皮肤的角质层是类脂膜,而角质层里则是水性组织的活性表皮,简而言之,只有兼具脂溶性和水溶性才能被真皮层内的毛细血管吸收。
那些外涂药膏大多会控制水油比例或者添加促渗剂,而枸杞等物质几乎都是水溶性物质,根本穿不透皮肤的第一层障碍。
同时,泡脚时只会让血液在短时间内局部循环,无法直接影响体循环。商家们说的"热水桶里都是药材,泡脚就能治疗全身疾病",纯粹是天方夜谭。
脚部出现这些问题
可能是疾病信号
其实,对"泡脚"存在的认知误区,根本原因就在于对你的脚认知不够。
许多营销号为了售卖各类商品,会营造出"脚冷是身体不好的表现"这一信息,实际上这个结论不一定成立。人体有温度调节机制,天冷的时候,为了保证内脏温度,血液会首先供应其他地区,所以手脚冰冷也是正常的。
不过,脚也的确是人体很重要的器官,如果存在如下情况,还是要重视起来的:
1 脚痒
如果发现脚部不明原因地发痒,而此时又不是蚊子流行的季节时,就要往两个方面考虑了。一是真菌感染,二是糖尿病足的前兆。这两者都不是泡脚能解决的,一定要及时就医,对症下药。
2 鞋底磨损
每个人走路时,鞋子都会和地面有接触,所以磨损不足为奇,但当磨损部位偏离前掌中心与后跟外侧时,且磨损程度不对称时,可能就意味着你的脚出现了问题。
如果前掌外侧和后跟外侧磨损较重,则可能是高弓足,也就是足足纵弓较高,试着想想尴尬的事,让脚掌弓起来,是不是接触地面最多的就是脚外侧了?而如果相反过来,则可能是扁平足,足底完全平贴地面,造成足内翻。
当然,如果发现鞋底磨损是不对称形状的,如果排除了不好好走路这个要素,很可能就是长短腿。这千万要引起重视,无论是结构性的长短腿(指两腿因先天遗传或后天损伤而长短不同)还是功能性的长短腿(指双腿的绝对长度基本相同,只不过是由于骨盆、足弓等问题引起的长短腿),都会带来下肢受力不平衡,要及时就医。
总之,要科学泡脚的前提,就是科学认知你的身体状况,并妥善对待你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