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警告地球已超越第一个气候临界点

2025-10-16 14:33  头条

全球正面临"新现实"--根据一份由160名国际科学家共同完成的里程碑式报告,地球正触及一系列灾难性且可能不可逆转的气候临界点中的首个危机:珊瑚礁的大规模白化死亡。

随着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导致气温攀升,更严重的热浪、洪水、干旱和山火已频繁发生。但更严峻的影响还在后头。气候变化可能正将地球关键系统--从亚马孙雨林到极地冰盖--推向失衡崩溃的边缘,从而在全球引发灾难性连锁反应。

"我们正迅速逼近多个地球系统临界点,这些临界点可能重塑我们的世界,给人类和自然带来毁灭性后果,"埃克塞特大学全球系统研究所教授、本周日发布的该报告作者蒂姆·莱顿表示。

报告指出,温水珊瑚礁是首个濒临崩溃的系统。

自2023年以来,随着海洋温度创下历史新高,全球珊瑚礁正遭遇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集体白化事件,超过80%的珊瑚礁受到影响。原本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海底世界正被白化死亡、海藻丛生的荒芜景象取代。

"我们已将珊瑚礁推至承受极限,"世界自然基金会英国首席科学顾问、报告合著者迈克·巴雷特指出。作者们写道,除非全球变暖趋势得到逆转,"否则我们所知的广袤珊瑚礁体系将彻底消失。"

这将引发深远影响。珊瑚礁是海洋生物的重要栖息地,关乎粮食安全,为全球经济贡献数万亿美元,并能缓冲风暴对沿海地区的侵袭。

若气温持续上升,更严峻的危机即将来临。报告显示,全球几乎注定将突破《巴黎协定》设定的1.5摄氏度温控目标,多项临界点已岌岌可危。

其中最令人警觉的是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可能崩溃。这条关键洋流系统的瓦解将引发全球性灾难,导致部分地区陷入严寒,另一些地区急剧升温,季风模式遭破坏,海平面加速上升。

"当今世代出生的人们,有生之年或将目睹AMOC系统崩溃,"巴雷特警告。

奥斯陆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地理学研究员、报告作者曼贾纳·米尔科莱特指出,世界尚未做好应对临界点被突破的准备。

她表示现行政策与国际协议"是为渐进式变化设计,而非应对此类突发性、不可逆且相互关联的剧变"。政府当下的应对策略"或将长远塑造地球系统格局"。

报告呼吁采取的行动包括快速减少温室气体污染及扩大碳清除技术规模。

莱顿坦言全球气温必将突破1.5摄氏度红线,但关键在于控制超标幅度并尽快使温度回落。

在诸多警示性发现中,报告也披露了积极进展:太阳能、电动汽车以及电池和热泵技术正迎来"全球性加速普及"。研究发现,清洁能源技术因成本更低、效能更优,一旦替代污染性技术便难以被逆转。

这份报告发布恰逢联合国气候大会(COP30)于巴西召开前一个月。今年尤为关键,各国需制定未来十年的减排目标。

"这一严峻形势必须敲响警钟--除非立即采取果断行动,否则我们将接连失去亚马孙雨林、极地冰盖和关键洋流系统,"巴雷特强调,"若真如此,全人类将面临真正灾难性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