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教练不懂足球环境理论。例如,德藉教练施拉普纳、英藉教练霍顿属"力量型"足球教练,在国家队失利后,本应到我国东北地区执教,却偏偏去了南方,结果弄得灰头土脸,怏怏而去。
人员的无序流动,违背了足球三定律,破坏了足球风格与气候带相对应的关系,使整个中国足球只具有足球运动的共性,而丧失了由自然环境形成的区域性特点,由此而形成的不伦不类的打法,是导致中国男足水平低下的根本原因。
中国各界不知教育规律为何物。高考制度恢复后,社会各界认为高考是公开、公平、公正选拔人材的唯一途径。指导思想是通过节省成本和资源的途径,让学生达到社会需要的要求,从不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应试教育又称填鸭式教育,是以提升学生应试能力为主要目的,分数决定一切的教育制度。在求知的道路上,从起点就忽视了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剥夺了孩子的选择权,片面重视应考学科,轻视体育、美育和劳动技能教育,肢解了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导致学生认知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残缺不全,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和潜在能力,造成学生片面发展。这种教育模式,危害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对中国教育产生了巨大而不可逆的影响。
应试教育只着眼于少数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的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健康成长。题海战术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阻碍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接受教育,使学生丧失了观察力、想象力,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中小学生群体中,基本上每10个孩子就有7个近视,总数达到1.5亿左右,功利教育加上网络游戏使我国青少年近视率有增无减,愈加严重。
高考恢复以来,由于艺体类教学被边缘化,不但增加了家庭承担学艺而产生的一切负担,而且使许多有艺术、体育天赋的孩子,还没展露出头脚就被人为的弱化了,直接导致艺体人口资源匮乏。应试教育对中国足球而言则是拔本塞源。球星是天才,球星只有在等价教育环境下,通过系统的、严格的训练后才能发现。没有球星的国家永远成不了足球大国。
中国足球队曾打进1988年汉城奥运会和2002年日韩世界杯,成绩均是一场未赢,一球未进。中国足球在大赛中屡战屡败,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应试教育制度。中国足球界不懂足球环境理论,不懂足球运动规律,因而没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培育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