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不知不觉,明天的14时37分,我们就进入了新的节气-立冬节气。此时太阳黄经达225°,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北的地方。正所谓"立冬一日,水冷三分"。随着立冬的到来,冷空气活动频繁,地表热量散失加速。水体由于比热容较大,温度变化滞后于空气,但在冷空气的持续作用下,水温仍会迅速降低。因此人们用"水冷三分"来形容。这主要说的是此后天气逐渐变冷,气温骤降。

立冬,是冬季的开始。古人也非常重视这个节气。古人发现,立冬前后,正午时分太阳高度角明显降低,地表接收的太阳辐射量减少,气温随之下降。而随着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缩短,正午太阳高度降低,使得昼夜温差进一步拉大。这种气象上的变化,也使得物候现象发生改变。《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关于立冬三候的记载为:"初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在立冬的头5天,气温降到0摄氏度以下,水面开始结冰,但冰层还比较薄,没有完全冻住;在立冬的第6~10天,土壤表层因气温持续下降开始解冻,但冻土层还比较浅,还没有完全硬化;在立冬的第11~15天,野鸡因天气寒冷而躲藏,海边出现与雉羽毛颜色相似的大蛤,古人误以为雉化身为蜃。这也暗示冬季生物活动开始减少。

立冬,不仅是进入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也是"四立"之一,同时还是"四时八节"之一。《礼记·月令》中提到:"是月也,以立冬……立冬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后汉书·祭祀志》也记载:"立冬之日,迎冬于北郊,祭黑帝玄冥。车旗服饰皆黑。"可见在古代,立冬这天,天子会率领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仪式,祭黑帝玄冥,当天车旗和服饰都是黑色的。现在,立冬这天虽然不似以前那般隆重,但关于立冬的习俗也不少。比如立冬当天"换冬衣,酿黄酒、补冬、吃涮羊肉"等,每一项习俗都包含着古人的生活智慧,以及对立冬节气的欢迎和重视。

今年的立冬不一般,属于"早立冬"。古人发现,立冬节气的农历时间不固定,据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立冬,十月节。立字解见前。 "可见,立冬通常出现在农历十月,但有些年份由于"置闰"的原因,使得立冬节气到来的也有早有晚,古人认为,如果立冬节气早于农历十月出现,就是"早立冬";相反,如果立冬节气晚于农历十月,就是"晚立冬"。今年进入立冬节气的时间是11月7日,农历九月十八,属于"早立冬"。
老话说:"早立冬暖如春,晚立冬冻断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立冬节气来的早,预示着该年立冬期间天气会比较暖和,就和春天一般;相反,如果立冬节气来的较晚,则预示着该年立冬期间天气寒冷刺骨,就好像筋骨被冻断一般。不过这里的"冻断筋"是夸张的说法,只是为了突出立冬"冷"的特点。

不是迷信!明日就到立冬节气了,古人提醒大家记得:1要躲、2要腌、3不动、4不晚、5不吃,早了解!
1要躲:躲冬
立冬的"躲藏",并非逃避现实,而是顺应自然的生命节奏。
汉代《淮南子》记载:"冬藏则精气固",古人观察到动物囤粮、树木落叶的现象,总结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对于体质敏感的人群而言,冬季的严寒与昼短夜长容易引发身体不适、情绪低落。
所谓"躲",其实是主动调整生活节奏:减少熬夜聚会,增加静养时间;避开凌晨寒风,选择午后散步。
这就像给身体按下"慢放键",让持续高速运转的身心在寒冷季节得到缓冲。
2要腌:腌菜
在立冬节气,民间有"腌菜"的习俗。
在古代没有冰箱,到了冬季,人们会囤上很多菜,用水缸腌制。东汉刘熙在《释名·释饮食》中记载:"葅(zū),阻也,生酿之,遂使阻于寒温之间,不得烂也。"这里的"葅"指的就是腌菜,古人通过盐渍发酵,让蔬菜在低温中"阻"住腐烂进程。可见,腌菜这一习俗早就有了。
腌菜的好处,主要有2点:一是能存菜。在寒冷的冬天,人们可吃的蔬菜实在太少,即使有新鲜的蔬菜,存放时间也实在太短,人们会通过腌菜的方式来保存,腌好的菜,能吃一冬天,避免人们饮食单调;二是腌菜比较开胃。老话说"好看不过素打扮,好吃不过咸菜饭"。腌菜酸辣脆爽,在冬天,人们会通过吃肉的方式来补冬,而肉吃多了容易腻,此时吃一些腌菜能消油腻,帮助人消化。不过腌菜虽好,但也不宜过量食用。腌菜里含有大量盐,吃多了伤肾,也会让维生素c流失,不宜贪多。
3不动:不做剧烈运动
《备急千金要方》有云:"冬时大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汗出,发泄阳气。"冬季阳气潜藏于体内,是身体蓄积能量的关键时期,剧烈运动导致的大汗淋漓,会强行耗散阳气,打破阴阳平衡。就像冬眠的动物减少活动以保存体力,人体在冬季也需避免"过度折腾"。
现代医学同样印证了这一点:寒冷天气下,剧烈运动易导致心血管负荷骤增,尤其对中老年人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可能诱发意外。立冬后运动应遵循"轻缓适度"原则,选择八段锦、太极拳、散步等温和项目,以身体微微发热、不出大汗为宜,且最好在日出后气温回升时进行。
4不晚:不晚睡
来到立冬节气,随着气温的逐渐走低 这个时候正是保证睡眠和还好休养的时节,而这个时候就能晚上过晚的入睡,因为入冬后熬夜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伤害。
进入立冬节气后,可以把睡眠时间逐渐调整为早睡晚起,而且这个时节时节睡前记得烫烫脚,帮助身体祛除寒气,也有助于睡眠。
5不吃:不吃生冷寒凉之物
立冬之后,天气逐渐转寒,人体的阳气开始内敛,脾胃功能相对较弱。此时若大量食用生冷寒凉的食物,如冰镇饮料、生鱼片、凉拌菜、西瓜等,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消化不良、腹泻、腹痛等问题。尤其是体质虚寒、脾胃虚弱的人群,更应避免食用这类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