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一位父亲送女儿上大学,他与18岁女儿拉钩立下约定。每月生活费2000元,不给她一次性转完,而是分4次发,每月1号、10号、20号各转500元,后面500元作为月底"全勤奖"发给她,谁料,条件却很简单,只要做到就算达标了。
这位父亲姓曹,当天送女儿去上大学。
我的天,这位父亲也是下功夫了,我觉得这个方法还挺好。仔细想想,他为啥要分四次发生活费,而不是一次性发完呢?
难道是曹先生不舍得发?我觉得并不是。不过他的条件也很简单,就是要求女儿每个月往回发一条消息,可以是表情,视频都行,只要有联系,就算达标。
我认为这位曹先生真的是用心良苦了。也有人提出反对说,让每天往回打电话时间上可能有点紧张,可曹先生说她女儿性格有点儿内向,这也是她第一次出远门,也很挂念她。
曹先生还说这2000元只是暂时的,不够随时会补,如今,这个条件也实行了起来,女儿每天也能主动和家里人打电话问候。
我认为这位父亲约束女儿分次发放生活费只是一个手段。主要还是想让女儿多给家里人打电话问候。
你们对于这件事反应出了什么现象呢?
说白了,就是孩子与父母沟通少。亲子间应多点问候,少点冷漠,多点温暖,少点争吵,拉近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毕竟亲情是无价的。
说到这,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好多孩子不管是出远门上学还是实习,只要兜里有钱,每月家里固定给打生活费,就经常不往回打电话,只想着自己吃饱喝足,有些孩子甚至一个月才给父母打一两次电话。
而每次打电话都是张口闭口说自己没钱吃饭了,让家里人打点生活费。我想说,父母养你长大,每天供你吃喝,你平时就没时间打个电话问候下家里人过的咋样?
人心都是肉长的,不要做一个冷无情的人。
就不说每天打电话了,你可以选每个星期六或星期日打个电话问候下家人,家里人心里也舒服多了呀,报个平安比啥都强。
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记住,对你关心的人只有你父母,遇到困难时,父母可以帮你,而别人却不会主动问你。
平时多打电话问候下父母,身体好吗,自己在外的情况咋样,多份问候,就少份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