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少女为救35岁陌生男子,慷慨捐出自己的骨髓,男子康复后与女子结为干兄妹,这本是一个暖心的故事。
可没想到,一年后,男子旧病复发,再次登门找上女子。
而此时女子已经怀孕无法再捐献,没想到男子却毫不犹豫地说:你堕胎救我。
那女子该如何选择呢?
白血病复发 陷入两难
2008年6月,林海乔在例行体检中发现,发现自己的白血病竟然复发了。
医生告诉林海乔,这次复发,常规的化疗可能已经无法控制病情,再次进行骨髓移植成为了唯一的希望。
然而,找到合适的骨髓配型并不容易,尤其是在短时间内。
林海乔和妻子江丽陷入了深深的绝望。
他们第一时间想到了那个为自己曾捐献过一次骨髓的人--韩娜。
带着最后的希望,江丽拨通了韩娜的电话。
然而,电话那头传来的消息让江丽如坠冰窟。
韩娜告诉她,自己已经结婚了,而且已经有了三个月的身孕。
按照医学规定,孕妇是不能进行骨髓捐献的。
这个消息对林海乔夫妇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他们原本以为有了韩娜这个"保险",即使病情复发也能很快得到解决。现在,这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
在绝望中,江丽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
她再次联系了韩娜,恳求她考虑终止妊娠,以便再次进行骨髓捐献。
韩娜被这个请求震惊了。她理解林海乔夫妇的绝望,但终止妊娠这个选择对她来说太过沉重。
她和丈夫期待这个孩子已久,如何能轻易放弃?
从那天开始,江丽每天不断地给韩娜打电话,发短信,甚至亲自上门恳求。
她跪在韩娜面前,泪流满面地请求韩娜救救她的丈夫。
看着这个跪地痛哭的女人,不知道韩娜会不会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
救人一命
两年前,林海乔得知自己患上了白血病。
这三个字像一把利剑,刺穿了他的心。
在医院回家的路上,林海乔的脑海里一片空白,他不知道该如何向家人解释这个噩耗。
林海乔的妻子江丽得知消息后,立即陷入了深深的绝望。
然而,绝望中总有一线希望。
医生告诉他们,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但是,找到合适的骨髓配型并不容易,尤其是在陌生人中寻找配型成功的概率更是微乎其微。
林海乔和江丽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他们在中华骨髓库登记,希望能找到合适的骨髓捐献者。
不久之后,奇迹真的出现了,配型志愿者找到了,这给林海乔一家带来了希望。
也让他们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
就这样,因为一场疾病和一次善举,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找到恩人
2007年5月,在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的手术室里,21岁的韩娜躺在手术台上,准备接受骨髓采集手术。
在另一间手术室里,35岁的林海乔也在进行着相应的准备工作。
他的心情复杂而激动,既期待着手术的成功,又对即将获得新生感到无比感激。
手术开始了。医生们小心翼翼地从韩娜的髂骨中抽取骨髓。这个过程虽然不算特别痛苦,但也让韩娜感到一些不适。
不过,想到自己的骨髓可能会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她就觉得这点不适算不了什么。
与此同时,林海乔接受了化疗和放疗,为接受骨髓移植做准备。
几个小时后,骨髓采集顺利完成。医生们立即将新鲜的骨髓送到林海乔的手术室,开始进行移植手术。
手术结束后,林海乔被送入无菌病房进行恢复观察。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经历了一系列的不适反应,但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他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
韩娜在捐献骨髓后也住院观察了几天。虽然感到有些疲惫,但想到自己的举动可能挽救了一个生命,她心里充满了满足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海乔的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他的身体也一天天好转,大约一个月后,林海乔终于可以出院了。
重获新生的林海乔和妻子江丽激动不已。他们深深感激这位素未谋面的恩人,决心一定要找到她当面道谢。
然而,由于骨髓捐献是匿名的,他们并不知道捐献者的具体信息。
但是,林海乔夫妇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恩人。
他们首先联系了中华骨髓库,希望能获得一些线索。但出于保护捐献者隐私的考虑,骨髓库无法提供具体信息。
不甘心的林海乔夫妇决定亲自前往哈尔滨寻找。
他们走遍了哈尔滨的大街小巷,在人流密集的地方驻足,向路人询问。
不久之后,通过韩娜的同学,林海乔夫妇终于联系上了她。
两家变一家
在哈尔滨相见之后,林海乔夫妇和韩娜之间的关系迅速升温。
他们频繁通电话,互相关心对方的近况。林海乔夫妇对这个年轻的姑娘充满了感激之情,而韩娜也被他们的真诚所打动。
随着交往的深入,林海乔夫妇萌生了一个想法:他们希望能与韩娜结为干亲。
在他们看来,韩娜不仅仅是一个骨髓捐献者,更是给了林海乔第二次生命的恩人。
他们希望能以一种更亲密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韩娜对这个提议感到既惊讶又感动。虽然她从未想过要获得什么回报,但林海乔夫妇的真挚情感还是打动了她。
经过慎重考虑,韩娜欣然接受了这个提议。
在那之后,他们经常打电话询问韩娜的生活情况,关心她的学习和工作。每逢节假日,他们都会寄送礼物表达心意。
每次送礼,他们都会精心挑选,希望能给韩娜最好的。
这些礼物的频率和价值逐渐增加。起初只是一些几百元的小礼品,后来逐渐变成了价值上千甚至上万元的贵重物品。
林海乔夫妇觉得,无论送什么都无法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韩娜对这些昂贵的礼物感到有些不安。
她多次表示不需要这么贵重的东西,但林海乔夫妇总是坚持。
然而,这些频繁而昂贵的礼物也给韩娜带来了一些困扰。她担心这样的关系会给双方带来压力。
但看到林海乔夫妇真挚的态度,她又不忍心拒绝。
就这样,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林海乔夫妇与韩娜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特殊而亲密的关系。
他们不仅仅是捐献者和受捐者,更像是一家人。
但这种建立在物质馈赠基础上的亲密关系,看似牢固,实则脆弱。
它让原本单纯的感恩变得复杂,也为后来发生的矛盾埋下了伏笔。
拒绝堕胎
当江丽说出自己的请求的时候,韩娜的丈夫表示非常不满。
他认为林海乔夫妇的要求太过分了,完全没有考虑韩娜的感受和他们家人的想法。
他坚决反对韩娜终止妊娠,并要求韩娜切断与林海乔夫妇的联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海乔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江丽的请求也变得越来越急切和绝望。
她开始责备韩娜的"无情",甚至威胁要公开这件事,让社会评判韩娜的行为。
这种极端的行为不仅没有说服韩娜,反而让她感到愤怒,于是她拒绝了再次捐献骨髓的请求。
韩娜的拒绝如同一颗炸弹,彻底引爆了原本就紧张的关系。
江丽无法接受这个结果,她的态度从恳求变成了愤怒和指责。她认为韩娜辜负了他们一年多来的关心和馈赠。
面对江丽的指责,韩娜感到既委屈又愤怒。她觉得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第一次的捐献已经挽救了林海乔的生命。
现在她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不应该被要求做出如此巨大的牺牲。
为了避免更多的冲突和压力,韩娜更换了手机号码,删除了社交媒体账号。
韩娜的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江丽。
她开始在各种场合公开指责韩娜,描述他们如何对韩娜好,送了多少贵重礼物,而韩娜却在关键时刻抛弃了他们。
这些言论迅速传播,引发了不小的议论。
起初,很多人都同情林海乔夫妇的遭遇,认为韩娜确实有些冷血。
但随着江丽不断强调他们送给韩娜的礼物,人们开始对这段关系产生怀疑。
医院的医护人员和其他病患家属开始议论纷纷。
"原来他们送了这么多贵重礼物啊,难怪现在要求人家再捐献。"
"这不是道德绑架吗?"
"这哪里是什么干亲关系,分明就是在买卖骨髓。"
人们开始同情韩娜,认为她作为一个年轻的准妈妈,面对如此大的压力确实很难做出牺牲。
相反,林海乔夫妇的形象却变得越来越负面。
反目成仇
在医院内部舆论对林海乔一家不利的情况下,江丽决定采取更激进的行动。
她认为,既然韩娜拒绝再次捐献骨髓,那么他们之前赠送的礼物就失去了意义。
在律师的建议下,江丽决定起诉韩娜,要求归还这些年来赠与的财物。
这一决定在医院内外引起了更大的争议。
许多人认为江丽就是个小人,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
但江丽坚持认为,韩娜拒绝捐献,就应该归还这些财物。
经过长时间的审理,法院最终做出了一个折中的判决。
法院认为,虽然这些礼物在赠送时没有明确的附加条件,但考虑到礼物的巨大价值和特殊背景,完全视为普通赠与也不合适。
因此,法院支持了江丽的部分诉讼请求,判决韩娜需要归还部分财物。
在漫长的诉讼过程中,林海乔的病情急剧恶化。没有及时获得骨髓移植的他,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尽管医生们尽了最大努力,但白血病的复发比预想的更加凶猛。
林海乔明白妻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挽救自己的生命,但他也意识到,这场纷争已经让所有人都深陷痛苦的泥潭。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林海乔终于鼓起勇气,向妻子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他虚弱地握着江丽的手,轻声说道:"别怪韩娜,她已经给了我一次生命。这已经是莫大的恩情了。"
林海乔的话语让江丽泪如雨下。她这才意识到,自己的执着可能伤害了很多人,包括自己最爱的丈夫。
就在法院判决下达后不久,林海乔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始终保持着对韩娜的感激之情,也希望自己的离去能够化解这场纷争。
林海乔的离世给这个悲伤的故事画上了句号。
这个悲剧性的结局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在生死攸关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本能地想要维护自己的权益。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困境往往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
我们需要在维护自身权益的时候尊重他人的选择,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