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交流频繁,成"罪证"
有人认为,王晓峰之所以被调查,是因为他在中、美之间来回穿梭,交流频繁。
2016年,王晓峰从美国回来探亲,之后又去北京交通大学演讲,他给学生们分享了自己的见解,一起交流心得,此后,尽管中、美关系紧张、疫情肆虐,但王晓峰依然喜欢和国内交流。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正常的学术交流活动,在美国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的眼中,却成了"可疑"之举,甚至被无端指控为"泄露国家机密"。
这种毫无根据的指控,从本质上看,是对"学术自由"的践踏,美国一直崇尚"科学无国界",但如今,美国却违背自己的初心,对异国的科学家进行拘捕,实在可笑。
美国这样做,不禁让人想到了它出台的"中国行动计划"。
"中国行动计划"卷土重来?
2018年,特朗普开启"贸易战"的同时,对中国进行"科技封锁",特朗普制定了所谓的"中国行动计划",核心目标是为了应对"中国窃取美国技术和知识产权"。
美国司法部要求:94个地区的司法部门,每年至少要提出1-2起针对中国的诉讼,这个硬性指标,本就透露着浓重的政治操弄。
信息源:美司法部"下指标",94个地区每年都要起诉中国? 中国长安网 20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