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罗马尼亚国防部正式证实,美国已启动驻欧洲军事存在的缩减计划。
这是北约盟国首次公开确认华盛顿正在收缩欧洲大陆的驻军规模,引发国际社会对欧洲安全格局的广泛关注。
据罗马尼亚外交部声明披露,布加勒斯特及其他北约盟友已提前获知美方决策,此次调整属于美国全球兵力态势重新评估的重要环节。
受影响的主要是美军轮换部署部队,其中包括驻扎在米哈伊尔・科格尔尼恰努空军基地的作战力量。
该基地以19世纪罗马尼亚首相米哈伊尔・科格尔尼恰努命名,地处黑海沿岸战略要冲,长期以来是北约东部防御体系的核心中转站,俄乌冲突期间曾有数千名美军在此轮换驻扎。
美国军方同步发布声明明确,第101空降师第2步兵旅战斗队将按计划返回肯塔基州母基地,且不再安排部队接替。
罗马尼亚国防部则强调,约1000名美军将继续留守本国,这些兵力将"持续为地区威慑提供支撑,彰显美国对欧洲安全的承诺"。
从兵力规模看,德国《南德意志报》援引美军数据显示,此次缩减使驻欧美军减少约3500人。
尽管如此,北约官员指出,当前驻欧洲美军人数仍远高于2022年俄乌冲突前的水平--此前美军驻欧兵力长期维持在6万人左右,冲突期间一度增至近10万人,如今缩减后仍保持较高规模。
对于此次调整的性质,美国军方明确否认"撤军"说法,称这是"欧洲盟友防御能力提升的积极信号",强调北约伙伴正响应特朗普政府号召,承担更多欧洲常规防御责任。
特朗普政府自2月宣布战略重心调整以来,始终推动资源向印太地区倾斜,此次驻军缩减被视为该战略的具体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北约正通过自主行动填补美军调整留下的空间。
今年1月至2月,北约在罗马尼亚主导"坚定飞镖-2025"演习,集结9国万名兵力检验快速反应部队部署能力,演习由英国牵头实施,被外界解读为北约展示"无美依赖"防御能力的重要尝试。
俄罗斯军事专家指出,罗马尼亚作为北约东南翼"堡垒",其基地调整将直接影响黑海地区军事平衡。
目前,米哈伊尔・科格尔尼恰努基地的后勤保障功能仍在维持。
分析认为,美军此次缩减属"战术调整"而非战略收缩,但后续《全球态势评估》报告或将揭示更深层的驻军规划,美欧安全合作模式面临新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