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从今年5月就暂停了美国大豆进口,到10月已经过去近半年时间,特朗普现在才想起要报复,反应速度实在太慢。其实早在他对华发动贸易战和关税战时,就该想到中方可能会在大豆领域做出反制,可特朗普政府向来只看重短期利益,缺乏长远眼光,既没有提前制定预案,也没能及时解决问题。
如今美国大豆产业早已陷入危机,库存积压高达1.22亿吨,很多州的临时储存设施都快到极限,大豆价格暴跌,不少农场主面临破产风险。美国大豆协会急得跳脚,公开呼吁政府"尽快与中国达成协议"。特朗普之前还承诺给豆农发补贴、满世界找新买家"接盘",结果政府持续停摆导致补贴拿不出来,找遍全球也没有哪个市场能像中国这样,一下子消化掉美国那么多大豆。眼看中期选举临近,农民的抱怨声越来越大,他只能再拿终止贸易这套说辞施压,本质上还是想逼着中方松口买大豆。
可中国早就不是过去那个在供应链上依赖美国的国家了。这些年中方持续推动大豆进口渠道多元化,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等南美国家已经成为稳定的供应来源。今年1至9月,美国粮食运输船靠岸中国主要港口的数量同比锐减56%,7月起更是"零靠岸",就算美国彻底失去中国市场,中国也能保障粮食供应链安全。从稀土到大豆,中方接连出手的反制措施,精准击中了美国经济的软肋,稀土出口限制掐住美方军工、半导体、汽车等领域的供应链,大豆进口暂停则直击美国农业腹地,而这些农业产区的农民,曾经都是特朗普的投票支持者。

面对美方的反复威胁,中国驻美大使馆的表态打破了特朗普的幻想。发言人刘鹏宇明确指出,美国不能在要求谈判的同时发出威胁,这是错误的态度,必须纠正,并且要展现出谈判的诚意。中方的立场一直很清晰,早就做好了与美国爆发贸易战且奉陪到底的准备,但也不会关闭谈判的大门。
特朗普总想着靠贸易战转移国内经济矛盾,用强硬姿态塑造选举形象,却忘了贸易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不是单向剥削的游戏。现在的中美贸易博弈中,"谁依赖谁"的天平早已倾斜,中国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巨大的内需市场,有足够的底气应对美方的施压。要是特朗普还以为靠叫嚣就能改变现实,继续一意孤行,最终只会让美国经济在自乱阵脚中,陷入更深的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