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表示,自己身边也有人可能存在家族基因问题。
更多网友则发出警示,有家族基因遗传可能性的人更要健康生活,改变不良习惯,预防得癌风险。
如果家族中有人患癌,后代中招的几率有多大?该如何降低风险?
据生命时报报道,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教授张凯表示,有亲属患癌不代表整个家族都是高危人群。所有肿瘤患者中,"家族遗传性肿瘤"(遗传为主原)仅占5%,约20%的肿瘤发病和遗传突变相关,而非遗传因素引起发病的约占80%。
如果家族中有人患癌,要想判断自身患癌风险如何,重点看4个方面:多发、年轻、少见、基因。如果风险较高,应考虑做遗传咨询或遗传突变检测,及早发现风险。
是否多发?
若家族中有1人患癌,不必谈癌色变,这种只能称为有肿瘤家族史。
但如果一级亲属(父母、亲兄弟姐妹、子女)中,有2~3人患同一种癌症,则可高度怀疑有家族性患癌倾向,但必须通过基因检测予以排查。
如果家庭成员有人一生中患多种癌症,这种情况风险也是比较高的。
是否年轻?
看曾经或正在罹患癌症的家庭成员,发病时的具体年龄是多大,比如--
东亚国家乳腺癌的中位发病年龄为45~49岁,我国宫颈癌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51岁,我国骨髓瘤患者中位发病年龄约65岁,我国卵巢癌最多见于40~60岁女性……假如亲属中相关癌症患者在30岁就发病了,就是一个不好的信号。
是否少见?
"少见"是说近亲患有非常少见的癌症,比如家族中的男性患了乳腺癌。
有无相关基因
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尤其是母亲和姐妹是相关癌症患者的,建议进行BRCA基因检测。
如果检测发现BRCA1/2基因突变,黄种人终生患乳腺癌的风险将高达56%,患上卵巢癌的风险则是23%~54%,而普通女性一生中患卵巢癌的风险在1%左右。
做4件事降低患癌风险
注重早期筛查:有家族病史的人,可向医生咨询家族癌症遗传的相关特征,定期筛查,最好每年1~2次。
减少致癌因素:癌症风险取决于致癌基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的综合作用。有癌症家族史,要注意减少对化学致癌物的接触,降低易感基因癌变风险。比如,霉变食品中的黄曲霉菌,石油和熏烤类食物中可能含有的多环芳烃,腌肉和腌菜中的亚硝酸盐等。
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健康,可增强免疫力,有助防癌。注意膳食均衡、规律运动,保持乐观心态,控制体重,改掉作息不规律、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
控制癌前病变:比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肝硬化、黏膜白斑、乳腺囊性增生等癌前病变,一旦发现,要及时治疗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