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赵显在通话中特意提到"正视历史"四个字。这个看似平常的外交辞令,在当下语境中别有深意。一方面可能是为即将展开的对日外交铺垫,另一方面也暗示韩国在朝核等问题上需要中国的配合。这种左右逢源的试探,折射出韩国在外交钢丝上的艰难平衡。
通话结束后,赵显就踏上了飞往东京的专机。选择日本作为外长首访地,这个打破惯例的安排释放出强烈信号。在登机前,赵显对记者表示要"听取日方建议",但同时又强调韩美谈判与美日谈判"方向不同"。这种欲言又止的表态,暴露出韩国既想借鉴日本经验,又怕被牵着鼻子走的矛盾心理。
更棘手的是日韩之间的历史恩怨。赵显提出重启"穿梭外交"的倡议,但如果没有实质性的历史问题解决方案,恐怕难有突破。
从东京回来后,赵显还要立即飞往华盛顿。这种紧凑到近乎仓促的行程安排,暴露出韩国政府的焦虑。他们必须在8月1日前拿出让特朗普满意的答卷,否则韩国经济将面临严峻考验。但问题是,美国要的恐怕不只是造船业的投资,而是韩国全方位的让步。
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韩国政府的每一个动作都值得玩味。向美国示好的同时不忘稳住中国,拉拢日本的同时保持距离,这种走钢丝式的外交看似精明,实则危机四伏。最糟糕的情况是:造船业投资打了水漂,对华关系出现裂痕,日韩和解又无实质进展。届时,韩国可能同时得罪三个大国,陷入前所未有的孤立。
李在明(资料图)
韩国政府正在做最后的努力。青瓦台内部传出的消息显示,他们准备了两套方案:如果美国同意暂缓关税,就继续推进MASGA计划;如果谈判破裂,则启动紧急预案。但无论哪种选择,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韩国面临的战略困境。
这场危机给所有中等国家都敲响了警钟。在大国博弈日益激烈的今天,小国想要保持独立自主越来越难。韩国的遭遇证明,即便拥有三星这样的科技巨头,即便经济总量排名全球前十,在超级大国的贸易大棒前依然脆弱不堪。
韩国将迎来怎样的命运?是获得喘息之机,还是坠入贸易战的深渊?答案很快就会揭晓。但无论如何,这场危机都将在韩国现代外交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研究中等国家战略困境的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