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不是普通的一天,它是昼夜平分的节点,也是阳气衰退、阴气上升的转折点。许多人不以为意,结果一个疏忽就让身体吃了大亏。
今年的秋分更特别--农历八月初二,挨着中秋却隔了远日子,季节节奏全变了!
这一天,本该顺应节气养身,却总有人反着来。
有些事,看似小细节,却很伤人。
第一件,就是熬夜。
白天黑夜本来对等,你偏偏打乱它,结果就是阴阳失衡。秋分一过,白天短夜晚长,人体的阳气已经在减弱,这个时候还熬夜,就等于自己掐自己一刀。多少人白天没精神、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就是从秋分开始的。
第二件,别去荒郊野外闲晃。
秋分之后,大自然进入衰落期,草木枯黄,凉风带着湿气。看似凉快,其实一身热汗遇冷,寒气就进了骨头。更别忘了,七月祭祀刚过没几天,有些地方阴气重,人迹稀少,安全隐患也多,不去是心里踏实。
第三件事--饮食别走极端。
很多人以为秋燥该"多吃青菜少吃肉",结果干脆一天全素。秋分是收获期,农活多、体力消耗大,全素饮食容易让身体撑不住。民间讲究"阴阳平衡",饭桌上要荤素搭配,不然天气一转冷,抵抗力马上下滑。
第四件,看见小动物别动手!
这正是护秋的节骨眼,鸟雀、小兽来觅食很正常。把它们驱走没问题,但别用暴力,更不要下死手。如今讲人与自然共存,这点道理懂的人多,做到的人却少。
第五件,也很容易被忽视--
别采野花回家插着美。
这个时节的花香浓烈,是为了吸引昆虫授粉,把它放家里尤其卧室,不仅可能招虫,还会影响睡眠。而且很多秋花在民间寓意肃杀,比如菊花,就不适合喜庆装饰。采下来,也意味着让它提前枯萎,不吉利。
秋分这天,有人忙着收割,有人忙着晒秋,有人干脆忽略它的重要性。
但老辈人都说:"春分养阳,秋分养阴。"
阳与阴,本就是一根绳上的两头,哪头断了,人就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