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专家称大陆无需武统,司法隔离即可制台

2025-10-04 11:57  头条

台海问题上,"会不会打"这个问题被反复炒,尤其是对大陆而言,动武反而可能不是最划算的选择。

一位台前"参谋总长"李喜明最近说了句扎心的话:大陆其实根本不需要动武,只要动用一种叫司法隔离的手段,效果更直接,甚至统一都有可能实现。

而且,这种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早在两年前,美国知名智库CSIS就做出过类似预测。

赖清德眼下的内政问题堆积如山,还有没有能力处理民意、应对外部压力、防止内部失控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不打"也未必是好消息,反而可能更危险。

"司法隔离"不是纸上谈兵,岛内信心比外敌更可怕

日前,岛内各种大事聚集在一起,让两岸统一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

就在这事后,李喜明提出的"司法隔离"概念,似乎让大家看到了新的方案。他说的这个手段具体做法就是大陆直接对外宣布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接着要求所有前往台湾的航运、物流、甚至航空活动,都必须接受大陆"主权下"的检查与审批。

如果不配合,就不得在台湾港口停靠。

乍一听,这像是海上封锁的迂回版本,但实质上却比传统军事封锁更难应对。不需要一枪一弹,也没有国际法律门槛。

李喜明的这一说法并非空穴来风。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在2023年就已经提出,大陆可能会采取"灰色地带行动"来逼迫台湾接受"事实统一",而非军事统一。

CSIS指出,从2022年佩洛西窜台后,大陆海警就频繁在台海周边展开实战演练,这并不是秀肌肉,而是在做海上执法的铺垫。

这种策略的高明之处在于,它把主动权完全握在大陆手里。

它不需要打仗,却可以改变台湾的国际航运规则、外交身份,甚至最终政治地位。更关键的是,一旦世界主要国家开始默认这种新常态,台湾就会陷入一种被接管却无法反抗的状态。

从操作层面上看,这种司法隔离已经并非遥不可及。中国大陆近年来在南海和东海方向的"海警执法"已经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再加上近年来对香港、澳门的治理模式逐步成熟,如果这种机制被复制到台湾,岛内的应对方式恐怕会非常有限。

"司法隔离"这种战略本质上是一种压力测试,它对赖清德的考验不在军事,而在治理。而不巧的是,赖清德政府当前正处在一个极其尴尬的局面,内政几乎全面失控。

前些天发生在花莲的堰塞湖溃堤,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已经造成十余人死亡、多人失联。虽然类似灾难在地震频发的台湾并不罕见,但这次的舆论风向异常一致,几乎所有人都在质疑赖清德政府的应变能力和善后机制。

岛内媒体指出,赖清德至今没有拿出一个正规有效的解决方案,甚至在舆情最汹涌的几天里几乎躺平。

结果就是,不仅台湾民众感到失望,大陆舆论也罕见地表达了同情与痛心,认为民进党当局已经到了"对内治理都管不好,还谈什么抗中保台"的地步。

与此同时,台湾内部的民意也在悄然转变。根据台媒最新民调显示,近60%的岛内民众希望赖清德与大陆进行对话,避免擦枪走火。更扎心的是,只有42.1%的民众还相信美军会为台湾出兵保卫;而52.9%的人认为台湾无法对抗大陆。

台社会对赖清德政府的信心正在崩塌,对"抗中保台"的口号也越来越疲惫。更严重的是,台湾民众已经不再把"美国支援"视为可靠选项,而是开始现实地思考"如何避免战事、如何谈判"。

从这个角度看,"司法隔离"虽然没有战争的硝烟,却可能比军事打击更具杀伤力,因为它是对一个政府治理能力的全面拷问。而赖清德目前的状态,显然经不起这种考验。

民心所向,不是倒向大陆,而是厌倦了对抗

很多人会误解当前台湾的民意转变为"倾中",其实并不准确。更接近事实的说法应该是:岛内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厌倦了无休止的对抗和动荡,开始倾向于务实稳定的生活方式。

9月,国民党正在进行新一届主席选举,选情火热。几位候选人不仅背景实力雄厚,还普遍强调"交流"、"和平"、"维持现状"的路线。而更有意思的是,白营在这一次对国民党表达了明显支持,显示出泛蓝阵营正在重塑版图。

这说明什么?说明台湾社会的主流情绪正在从抗中保台转向求稳避战。而赖清德,却依然沉浸在对抗中,显得格格不入。

更令人担忧的是,从近期种种迹象来看,赖清德本人似乎也对执政兴趣缺缺。他在多个重要事务上表现出"消极、拖延、不回应"的态度,甚至有人猜测他已经在为离台做准备。

如果真是如此,那台湾当局在面对"司法隔离"这类外交压力时,恐怕没有任何准备。

岛内那些仍幻想"美国一定会出兵支援"的声音,正在快速减少。

从近两年的印太政策来看,美国更倾向于在"可控范围"内维持台海现状,而不是为台湾打一场不可预测的战争。美军在西太方向虽有部署,比如关岛、美日联合演训等,但这些举动更多是震慑,而非实战准备。

李喜明所提到的"司法隔离"策略,之所以让美国头疼,就在于它没有战争的爆发点,难以界定是否出兵。

一旦大陆宣布对台湾港口实施海警检查,而相关国家如日本、韩国、东盟等选择默认或观望,那么美国将陷入两难:干预成本极高,不干预等于坐视大陆推进统一。

台海局势发展至今,已经远不是"会不会打仗"的问题,而是谁能掌控节奏。大陆的策略越来越多元、越来越灵活,不再拘泥于武力手段。

反观赖清德,依旧停留在传统的对抗中,不仅没有准备好应对司法隔离这种新型压力,连岛内的治理问题都捉襟见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