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在稀土问题上 中方政策符合国际惯例

2025-07-24 19:42  头条

近日,印度可谓是"压力山大",被稀土供应问题搅得焦头烂额,印度制造商们又发出急切呼吁,称只有与中国和解,才有望拿到稀土。

实际上,印度自身的稀土储量在全球排名第三,拥有约690万吨的稀土储量。

但现实却十分残酷,印度在稀土开采和加工技术上存在着巨大的短板,这也就使得其国内开采量极小,加工能力更是有限。

于是,印度在稀土供应链上高度依赖进口,中国作为全球稀土生产、加工和出口的第一大国,自然成为印度重要的进口来源。

自从特朗普对全球发动了"关税战",中方这边也没含糊,反制措施里就包括收紧稀土的出口。

今年4月,中国对7种稀土元素及相关磁铁实施出口管制,这一举措瞬间让印度制造业感受到了巨大压力。

对此,印度汽车制造商协会早就坐不住了,经常抱怨稀土不够用,说自从中国这边管得严了,想从中国进稀土磁铁难如登天。

这几日,印度行业里更是传出风声,再这么耗下去,8月起不少车企的生产线就得停摆,这也就意味着印度的稀土可能撑不过一个月。

其实,为了解决稀土供应问题,印度政府也不是没做过努力,在前几天还计划投资250亿卢比(约合人民币21亿元)支持稀土永磁体产业,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这月初,在金砖国家会议中,莫迪也特意强调,得把关键矿产的供应攥在自己手里。

不过,印度将钱投下去了,政策喊出来了,但这措施要真正落地见效,还面临诸多难题,短期内难以解决印度汽车行业的燃眉之急。说到底,这些计划更像给自家产业吃的"定心丸"。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已经宣布,印度外长苏杰生要访华,参加7月15日在天津举行的上合组织外长会议。

这是近5年来印度外长首次对中国展开访问,意义非同一般,在这个时间点访华,除了参加上合会议之外,很大程度上也有解决稀土供应问题的考量。

就在这个关节眼上,印度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直说了:"眼下除非与中国达成某种和解,否则控制损失的选择极为有限。"

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或许是在给莫迪政府提个醒:别光顾着在政治上较劲,产业的命门捏在中国手里,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想解这个围,怕是得放下身段,跟中方好好坐下来谈谈。

此前,莫迪政府在边境问题上的不当做法,对中印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如今在稀土等问题上,印度不得不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

对于印度来说,若真心想解决稀土供应问题,与中国恢复良好的合作关系很大程度上是最现实的选择。

中国在稀土和经贸合作上的立场一直很明确,该守的底线绝不会松动,任何合作都得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不能一方只想着占便宜。

这些年,中企在印度遇到的那些不公平对待,比如无缘无故的审查、设下的各种壁垒,其实都看在眼里。

而印度要是真打算坐下来谈合作,首先得想明白,想求人办事,得拿出同等的诚意和公平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