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朝的两次谋划功亏一篑,最终失败逃亡楚国,天命不在周

2025-09-19 16:35  搜狐

王子朝的两次谋划功亏一篑,最终失败逃亡楚国,天命不在周

春秋时期,周王室东迁洛邑后,虽然以洛邑为根基的本土贵族成功压制了随周平王从镐京东迁而来的旧贵族势力,但新的权力斗争很快在王族与洛邑本土贵族之间展开。这些盘踞在洛邑多年的世家大族虽然在与王族的明争暗斗中屡占上风,却始终无法彻底铲除周王族的根基,双方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制衡关系。这种暗流涌动的政治格局,在周景王驾崩后终于演变成公开的激烈对抗,而实际上双方的角力早已暗中进行了多年。

1. 精心谋划却功败垂成

周景王的庶长子王子朝敏锐地意识到,若不彻底铲除这些尾大不掉的洛邑本土贵族,周王室的权威将日渐式微,最终难逃被架空甚至覆灭的命运。然而他也清醒地认识到,仅凭王族单薄的力量难以撼动这些根深蒂固的世家。为此,他开始暗中物色可以结盟的力量。他首先将目光投向了那些随平王东迁而来的旧贵族,虽然他们在与本土贵族的斗争中落败而日渐衰微,但这些人对王室的忠诚毋庸置疑,是一支可靠的同盟军。此外,还有一批被本土贵族刻意裁撤的宫廷工匠,这些失去生计的匠人对本土贵族怀恨在心,自然也成为王子朝可以争取的对象。值得一提的是,王子朝曾试图拉拢周王室典藏史官李聃(即老子),但这位崇尚无为而治学者婉拒了他的邀请。在寻求外援方面,与洛邑贵族交好的晋国显然不是理想选择,而其他诸侯国要么鞭长莫及,要么实力不济。最终,王子朝将希望寄托在与王室血缘亲近的郑国身上。他秘密派遣使者前往郑国游说名相子产,在获得对方首肯后欣喜若狂。然而天不遂人愿,还未等计划实施,子产便溘然长逝,让王子朝的谋划功亏一篑。

2. 再度谋划又遭挫败